2020年中国地震科学与技术发展研究.pdfVIP

2020年中国地震科学与技术发展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0年中国地震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 中国地震学会 引 言 地震学属于一门基础科学。基础科学的发现常常是意外的。基础科学中的偶然性在科学发展 中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在相当的意义上可以说,基础科学是“不可规划”的。基础科学的不可 规划性还表现在,很多科学发现的意义,往往不是马上就可以明确地显示出来的。很多当初并不受 重视的成果,以后却发展成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的基础。比如,以前名不见经传的Radon变换,后来 却成为层析成像技术的理论基础。在规划的过程中注意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国际科学发 展动态的反应髓力。 然而另一方面,基础科学的发展又有它自身的规律。之所以存在这种带有必然性的规律,是由 于基础科学的发展自19世纪以来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历史过程。基础科学的发展,既取决于 科学问题自身的逻辑,同时也取决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给科学探索所创造的条 件。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全球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规模的海洋地质调 查和全球地震学的发展,以及古地磁学的发展作为基础。更多的情况是.最初的科学发现,常常是偶 然的。然而,一项科学发现的意义一经受到关注和重视,在此基础之上的科学研究,就会很快地发展 成一种有组织的社会行为。基础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还表现在,那些为社会所迫切地需要的研究领 域,常常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从而有机会得到更快的发展,例如,对核试验进行监测的需要。大大地促 进了全球地震学的发展,如果没有这种需要,那么了解地球内部的奥秘和地震的奥秘的科学进程,也 许会被推迟至少1/4个世纪。 科学的发展,表现出与历史发展紧密相连的时代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数学和物理学知识 在传统的描述性科学中的应用,导致了人类对相当多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的认识的深化,这种深 化最终使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工程科学、医学科学等都从描述性的定性的科学发展成 定量的和“实证的”科学,现代地震学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各学科自身的 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融,特别是交叉学科的形成,成为基础科学发展的一个 重要的时代特征。地震构造学、地震力学、统计地震学等,在这一时代应运而生。在基础科学的发展 中.不同的时代也常常可以涌现出自己的带头学科和具有带动性的发展领域,而在每一个学科的内 部,又有若干重要的具有带动性的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上,最重要的是提出 科学问题,提出了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同样,在科学的战略规划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确 认未来一个时期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等于抓住了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我国的地震学研究、特别是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战略,在国际上独树一帜。早在1956年,傅承 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并把地震预测研究专门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提出,这是世界上 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地震预测研究计划,比西方国家早约10年。1966年邢台地震后,周恩来总理高屋 建瓴地提出以观测实践和多学科协同攻关为基础的、综合性的地震研究的发展战略。实践证明,这 一发展战略不仅在当时,而且在现在都是极具远见和极具指导意义的。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李四 光院士在自己的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把“地震地质7’和“地应力”作为地震预测研究的两个基本科 学问题。考虑到当时全球板块构造学说还没有得到普遍承认,动力学的概念还没有进入地质学家的 视野,李四光先生的思想,可以说是走在时代前面的,而时至今日,如果按照科学的近期发展.广义地 理解“地震地质”和“地应力”这两个概念,那么李四光先生的发展战略,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国家的开放政策相适应,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积极推进新技术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积极推进地震预测问题的交叉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地震 研究的主导性的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地震预测研究处于低谷、围绕地震预测问 题颇多争论的情况下,中国仍坚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际地震预测检验,这种长期不懈的向前预测 检验,为地震预测研究积累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本研究报告试图在研究未来15年国家的社会发展对地震学的要求、地震学研究的现状以及地 震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地震学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提出未来中国地震学发展的总体目 标和战略重点,并建议实行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对于地震学发展战略,中国地震局科技委曾经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