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渣NaOH亚熔盐法提钒工艺探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0卷二争辑 中 国稀土学报 2012年8月 V01.30 JOURNALOFCHINESESOCIETYOFRARE Spec.Issue EARTHS Aug.2012 钒渣NaOH亚熔盐法提钒工艺研究 王大卫1’2,郑诗礼2,王少娜2,杜浩n,张懿2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100190) 摘要:本文研究了NaOH亚熔盐法分解钒渣工艺的主要作用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反应机理 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碱浓度及碱矿比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显著程度为反应时间(订碱矿LL(M) 气)0.1 活化能为63.13kJ/mol,通过破坏石英和铁橄榄石相的包裹实现钒渣中钒的高效浸出。 关键词:钒渣;亚熔盐;NaOH 中图分类号:TF84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343(2012)-0684-08 钒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和战略金属,广泛应 成功应用于铬铁矿‘8,91、铝土矿‘101、高钛渣[111等资源 用于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医药行业、 的基础上,开发了NaOH亚熔盐法处理钒渣回收钒 陶瓷工业、太阳能工业也有广泛的用途,其中85 的技术路线‘12,13],该方法可在常压低温下实现钒的 %~90%的钒应用于钢铁行业【1]。由钒钛磁铁矿生 高效提取、铁等有效元素富集及反应介质的循环利 产的钒渣是目前我国提取五氧化二钒(v205)和冶炼用,所得终渣中的V205由10.45%左右降低到0.5% 钒铁的主要原料【2】,常用的生产方法是将钒钛磁铁 以下,钒提取率大于95%,比传统钠化焙烧提钒工 矿在高炉中冶炼出含钒生铁,进一步通过选择性氧 艺提取率提高15%~25%,不仅使钒得到高效提取, 化铁水,使钒氧化后进入炉渣,得到钒含量较高的 且实现了渣中铁、钙有价元素的富集,可用于高炉 钒渣[3]作为提钒原料。从钒渣中提钒一般都要经过 炼铁配料,实现尾渣的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 湿法冶金过程,其主要操作单元有:焙烧、浸出、 本文通过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碱矿比 溶液净化和沉钒等。钒渣提钒目前的主流工艺为钠 等主要作用因素对钒提取率的影响规律,并对亚熔 盐法钒渣提钒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化焙烧,其基本原理是以NaCI、NaECO,等钠盐为 添加剂,通过焙烧将多价态的钒转化为水溶性五价 1实验 钒的钠盐,再对钠化焙烧产物直接水浸,可得到含 钒及少量杂质的浸取液,最后加入铵盐制得偏钒酸 1.1原料 铵沉淀,经焙烧得到粗V205[4,5]。该工艺流程简单, 实验所用的NaOH为分析纯(西陇化工股份有 限公司,纯度猡6%),水为去离子水(电阻高于18.2 产品质量好,但钒提取率低,单程钒提取率仅为 70%~80%,资源浪费严重;焙烧过程钠盐分解产 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的钒渣矿样,SEM形貌分析见 生有害的侵蚀性气体(HCl,C12,S02,S03等),铵 沉过程产生大量高盐度含氨氮废水等导致环境污染 图l,钒渣粒度分析见图2,XRD物相分析见图3。 极为严重[6,7】,开发资源利用率高、无污染的清洁提 钒新工艺势在必行。针对目前钒渣提钒工艺资源环 境难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亚熔盐介质 收稿日期:201203—25;修订日期:2012—03—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主题863项目(2011AA060704)。 作者简介:王大卫(1985一),男,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矿物加工 ★ 通讯联系人(E--mail:hdu@home.ipe.Re.cn)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