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中风病机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pdfVIP

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中风病机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2 [4] 符仲华,刘祖秋.浮针治疗内脏疼痛验案[J].新加坡国际针灸临床杂志,1999,创刊号,47-48 [5] 李黄彤; 曾金雄; 戴西 。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6 例[J].福建中医药 1999, 30 (6 ): 27-28 [6] Fu ZH,Wang JH,Sun JH,Chen XY,Xu JG.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Possible Clinical Evidence of The Subcutaneous Connective Tissue in Acupuncture. 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07 Jan;13( 1):47-52 [7] 符仲华,黄泳.浮针疗法对腕部腱鞘炎患者的疼痛治疗[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9,5 (2 ): 83-85 [8] 李昌生.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01,21 (9 ):529-530 [9] 根生,薛亮. 运动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 例[J]. 河北中医, 2005, ( 10):763-764 [10] 王迎,马兆勤. 运动灸法及其临床应用[J].针刺研究, 1997,22(3): 234. [11] 罗平,阮建蓉,魏会东. 引气走经针法探析[J]. 针灸临床杂志, 1996,12 (10):19. [12] 晏小霞.董 奇穴之动气针法体会[J] 中国针灸, 2005, (S1):148- 149. [13] 向开维, 张明顺,彭 志.动气针法治疗老年病举隅[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6,28 (4 ):28-30. [14] Ge HY, Fernández-de-Las-Peñas C, Yue SW. Chin Med.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y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pain induction and propagation.2011; 25(6):13 [15] /article_view4.asp?id= 101 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中风病机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孙景波 黄文婷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中风病防治重点研究室,广州510120 ) [摘 要] 的:探讨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中风病机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从腹针治疗中风病的理论基础、引气归元法选穴机理、动物实验中穴位选取依据、 疗效指标的选择原则等方面探讨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中风病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结果: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中风病疗效确切,开展其机制研究过程中,选穴和疗 181 效指标选择是研究结果可靠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腹针;引气归元法;中风病 腹针疗法的创史人薄智云教授经过20 年的临床实践,探索腹部腧穴的应用 规律,渐而形成腹针疗法。腹针疗法就是根据腹部先后天经络理论,结合中医传 统辨证方法,采用针灸刺激腹部相关腧穴及相应点,以调整脏腑失衡为主,佐以 [1] 调节经络气血,并以调整相应部位为使,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其 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 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 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近年来临床应用于中风病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1 腹针引气归元法穴位特性及治疗中风病机理 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半身不遂,口舌㖞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言语不利,偏身 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其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中 风病属本虚标实,而以本虚为主。 腹针处方的组成原则,是中医辨证施 的一部分,是中医“理、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