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谱与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中华眼镜蛇.docVIP

生物质谱与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中华眼镜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质谱与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中华眼镜蛇 毒神经毒素活性多肽片段的序列分析与结构测定 项目完成人:应万涛 李蕾 王杰 桑志红 钱小红 项目完成单位: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一、课题简介 蛇毒(Snake venom)是毒蛇的唾液腺中分泌出来的一种毒液,含有复杂的毒性蛋白质毒素,还含有多种重要的酶类,其中的蛋白质和酶类约占其干重的90-95%,此外还含有一些小分子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核苷、生物胺类及金属离子。由于蛇毒在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引起国内外生物学和医药学界的重视。蛇毒中多种蛋白质和多肽可以用来治疗毒蛇攻击患者。此外对蛇毒的研究也有助于发现抗血拴形成的药物。 传统的蛇毒分离手段有离子交换、凝胶过滤、高效液相色谱等,虽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这些方法往往局限于某种或某类蛋白质,而忽略了大部分蛋白质。最新的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包括双向电泳分离、图像分析、肽质量指纹谱和肽序列标签质谱鉴定,以细胞、细胞或整个生物体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为研究对象,从而使蛋白质研究达到高通量化和规模化。在本课题中,首次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手段对环蛇属(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腹蛇属(尖吻腹,烙铁头)等两个种属的五种毒蛇的蛇毒全蛋白进行研究,获得了初步的结果。 二、实验方案 硬件设施 冰冻干燥机SpeedVac (Savant) 等电聚焦仪 IPGphor (Amersham Science) 垂直电泳仪Protean II(Bio-Rad) 切胶仪Spot picker(Amersham Science)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Reflex III, Bruker)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TOF 2,Micromass) 2.该课题的实验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蛇毒总蛋白。针对部分蛋白质点密集区域,一向等电聚焦选用窄范围干胶条(pH4-7); ②.将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的双向电泳凝胶上的蛋白质点,全部用自动切胶仪切下,进行胶内酶切提取肽段,采用MALDI-TOF/MS的肽质量指纹谱技术进行鉴定; ③.对未能鉴定出来但谱图很好的蛋白质点,尝试利用串联质谱肽序列标签技术进行鉴定。 三、课题结果 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获得环蛇属(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腹蛇属(尖吻腹,烙铁头)等两类五种毒蛇毒液的全蛋白质表达谱,不同种属蛇毒表达谱对比结果显示,环蛇属表达蛋白质主要分布在20Kd至6Kd的低分子量区域,而腹蛇属的蛋白质分布范围广泛,分别在40Kd及15Kd的区域表达蛋白质较多。由于尖吻腹蛇毒在酸性区蛋白质点比较集中,因此在pH3-10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pH4-7的一向干胶条进行双向电泳分离,结果证实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全部的双向电泳图谱见图2。 从考马斯亮蓝染色的双向电泳凝胶上切下蛋白质点,利用生物质谱肽质量指纹谱技术鉴定276个蛋白质,均获得高质量的质谱图谱,将肽指纹谱数据递交网络数据库检索后鉴定出8个蛋白质(如图3示)。 利用生物质谱肽序列标签技术获得1个蛋白质点的串联质谱图,并读出三个肽段序列,但是网络数据库检索后没有得到明确结果,说明该蛋白质点可能代表一个新蛋白(图4),鉴于肽质量指纹谱方法所鉴定的蛋白质太少,提示通过串联质谱测序可以获得更多新的蛇毒蛋白质序列。 四、结论 该课题首次运用蛋白质组技术手段分离获得了不同种属蛇毒的蛋白质表达谱,该表达谱显示出了蛇毒的种属和特异性,提示通过蛋白质组手段对未知蛇毒分类的可行性。质谱鉴定的结果表明蛋白质组学完全可以应用到蛇毒蛋白质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中。但由于网络数据库中蛇毒蛋白质数量有限,而且目前为止没有毒蛇基因组的研究公布出来,因此,不像人类蛋白质组的研究,蛇毒蛋白质的生物质谱鉴定缺乏蛋白质数据库和全基因组序列的支持。正是因为如此,在本研究中虽然获得了很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和质谱图谱,但质谱鉴定的结果却不尽如意。可以预见,如果与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相结合,从蛇毒中开发有应用价值成份的步伐也将大大加快。 参考文献 1.覃公平:中国毒蛇学.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蛇类保护与利用培训班讲义. 浙江医科大学蛇毒研究组编,1987 Borchers C, Peter JF, Hall MC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in-gel digested proteins by complementary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data obtained on a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