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蟋 蟀》同步练习.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大版《蟋 蟀》同步练习.doc

河大版《蟋蟀》同步练习 作者: 加入日期:07-01-14 蟋蟀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   是    (国别)昆虫学家。著有 一书。 2.有人称赞法布尔“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说明作者通过细心的观察来描写蟋蟀。 ⑴ ⑵ 3.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⑴我看见它用它那有两排锯齿的有力的后腿在(   )(蹬  踢  蹬踢  踹),把挖出的土(   )(踢  踹  蹬  蹬踢)到身后,呈一斜面。 ⑵地上的蟋蟀虽歌声单调,缺乏艺术修养,但其(   )(淳朴  朴实  简朴  纯洁)的声音与万象更新的(   )(质朴  淳朴  朴实)欢快又是多么的和谐呀! 4.体会作者的写法: ⑴写蟋蟀的歌唱,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突出了众多蟋蟀声音的洪亮,请写出这个比喻句。 ⑵为了突出蟋蟀发声器的高级,作者用蟋蟀同 进行对比。 ⑶为了突出蟋蟀声音的亮度,作者用蟋蟀同 进行对比。 5.课文主要介绍了蟋蟀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6.作者笔下的蟋蟀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一说。 第二部分: (一) 无论乡村或城镇,几平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骂为“老家贼”,究其原因,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边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空隙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两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二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和猴子相比拟。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槽踏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十八世纪时,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十九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害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麻雀多了,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7.第二段概括介绍了麻雀的哪些特点? 8.科学家认为麻雀是“比较聪明的”,这种说法有何根据? 9.选文中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说明麻雀的功过?(请概括回答,每例不超过10个字)哪一个事例是从反面加以说明的? 第一例: 第二例: 反面事例: 10.从第四段内容看,麻雀应该受到保护还是捕灭,作者持什么观点?哪些话可以看出? 11.综观全文内容,“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麻雀)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一句中“消灭杂草的能手”是否多余?为什么?请阐明理由。 (二) 面临灾难的蚂蚁 1985年,法国科学家曾发现蚂蚁能救火。后来,英国一位动物学家的实验证实了法国科学家的发现。 英国科学家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了一个蚁巢。开始,巢中的蚂蚁惊恐万状,约20秒钟后,许多蚂蚁见险而上,纷纷向火冲去,并喷射出蚁酸。可一只蚂蚁能喷射的蚁酸量毕竟有限,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它们前仆后继,不到一分钟,终于将火扑灭。存活者立即将“战友”的尸体,移送到附近的一块“墓地”,盖上一层薄土,以示安葬。 一个月后,这位动物学家又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原来的那个蚁巢进行观察。尽管这次“火灾”更大,但这群蚂蚁却已有了经验,调兵遣将迅速,协同作战有条不紊。不到一分钟,烛火即被扑灭,而蚂蚁无一遇难。科学家认为蚂蚁创造了灭火的奇迹。 蚂蚁面临灭顶之灾时的非凡表现,尤其令人震惊。 在野火烧起的时候,为了逃生,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那噼哩啪啦的烧焦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开拓求生之路时的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呐喊。 在那年洪水暴虐的时候,聚在堤坝上的人们凝望着凶猛的波涛。突然,有人惊呼:“看,那是什么?”一个像人头的黑点顺着波浪漂了过来,大家正准备再靠近些时营救。“那是蚁球。”一位老者说:“蚂蚁这东西,很有灵性。1969年发大水,我也见过一个蚁球,有篮球那么大。洪水到来时,蚂蚁迅速抱成团,随波漂流。蚁球外层的蚂蚁,有些会被波浪打落水中。但只要蚁球能靠岸,或能碰到一个大的漂流物,蚂蚁就得救了。”不长时间,蚁球靠岸了,蚁群像靠岸登陆艇上的战士,一层一层地打开,迅速而井然地一排排冲上堤岸。岸边的水中留下了一团不小的蚁球。那是蚁球里层的英勇牺牲者。它们再也爬不上岸了,但它们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