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纤应变传感系统初始损耗研究.pdf
2007年 第 26卷 第 8期 传感器与微系统 (TransducerandMicrosystemTechnologies) 41
光纤应变传感系统初始损耗研究
张 颖,张 娟 ,郭玉静 ,王庆华
(燕山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O66OO4)
摘 要 :利用单模光纤的弯曲损耗特性 ,设计了基于光强调制的缠绕式光纤应变传感器,从不 同缠绕直
径 、缠绕螺距和缠绕圈数三方面研究了其与传感器初始损耗的关系,得出了光纤初始损耗随光纤缠绕直径
的增大 、缠绕螺距的减小和缠绕圈数的增加而增大的结论。
关键词: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技术;光纤初始损耗 ;缠绕直径;缠绕螺距;缠绕圈数
中图分类号 :TP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9787(2007)08--0041--02
Studyoninitiallossoffiber—opticstrain sensingsystem
ZHANGYing,ZHANGJuan,GUOYu-jing,WANGQing—hua
(ElectricandEngineeringInstitute,YanshanUniversity,Qinhuangdao066004,China)
Abstract:Withthewindinglosscharactersofsingle·modefiber-optic,thewindingfiber-opticstrainsensorbased
onlightintensitymodulationisdesigned.Andthefiber-opticinitiallossindifferentwindingdiameters,winding
pitchesandcylindernumbersisresearched.Andthen itgottheconclusionthattheinitiallosscan increasewith
thewindingdiameterenlargement,windingpitchreductionandcylindernumberincrement.
Keywords:distributed opticalfiberstrain sensor;fiber-opticinitialloss;windingdiameter;windingpitch;
cylindernumber
0 引 言 分为两类:微弯曲损耗和宏弯曲损耗。
近年来 ,光纤传感器以其体积小、重量轻、耐腐蚀、结构 弯曲损耗是由空间滤波、模式泄漏和模式耦合3种因
简单、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单位长度上信号衰减少等优点, 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不同的弯曲形式,其主要机理不同。
并且,可以完全埋置在混凝土中,而不影响混凝土的自身特 微弯损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模式耦合,而宏弯曲损耗的产
性,故倍受土木工程界的青睐。在建筑结构中埋入光纤传 生主要是因为空问滤波作用。
感阵列 ,就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完整性和性能情况,有利于 1.1 光纤弯曲损耗 的几何光学解释
结构的维护、结构的安全监测和整体性评价,也有利于结构 如图1所示的是光纤弯曲时损耗机理的光线图。假定
设计的准确评价和结构的重新设计以及相似设计,并具有 在光纤直的部分由一根光纤正向右弯转 ,它在界面上的入
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射角0小于临界角 0。在弯曲部分 ,光线以大于 0的角度
1989年,美国BrownUniversity的MendezA等人首先 0和纤芯一包层界面相交,所以,部分光将由纤芯传播出去
提出了把光纤传感器埋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并提出了实 并进入包层中。在外侧界面上连续发生的每次反射时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QC岗位技能培训.pptx VIP
-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6Grammar-《Conditionalsentences(1)》_沪教版.docx VIP
- 福雷声乐套曲《一日诗》的艺术特征与歌唱分析.pdf VIP
-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验室、现代教育装备、图书及教学软件配置标准.doc VIP
- Unit 6 Numbers in life Part A Let's learn课件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ppt
- 卫星运行可视化仿真系统与研究.pdf VIP
- 第四届山东省人工智能融合创新职业技能竞赛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赛项规程.pdf VIP
- 激光原理PPT全套教学课件.pptx
- 浅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与金融支持.doc VIP
- 磨削过程的运动学仿真.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