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史 第五章 胡汉、中印文化的融合(下) 本章主要内容 五 佛教中国化与三教共弘 六 隋唐盛世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七 科举制度 八 文史自觉 五 佛教中国化与三教共弘 儒学的衰微和佛教的发展 佛教经典的传播 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的物化成果 道教的发展 佛道的兴盛 儒释道三家的整合与斗争 三教共弘的隋唐帝国 儒学的衰微和佛教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儒学衰微,“高人乐遗世,学者习庶玄”,这种社会风尚当然有利于倡言“空无”的佛教发展。 东汉虽有人信仰佛教,但只准西域人奉祠,汉人出家为僧,朝廷明令禁止 。 曹魏已有汉人做和尚,为“汉地沙门之始”。 西晋时洛阳即有白马寺、东牛寺等各类寺庙42座,沙门甚众。 永嘉(晋怀帝年号,307—313)以降,南北分裂,地区割据,佛教僧团不受某一地某一种统治性意识形态的控制,得以在各地辗转传布,与当地的文化土壤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教义和教派。 佛教经典的传播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提出对佛经译文质量的较高要求。 中国取经人: 西晋僧人竺法护 后秦僧人法显(约337—约422) 西方传教士: 佛图澄、鸠摩罗什。 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玄学相融合,其教义也逐渐中国化。 东晋佛学大师道安总结汉代以来的禅法与般若二系学说。其弟子慧远一方面强调佛法是“不变之宗”,另一方面用佛学融合儒玄,这是印度佛教演为中国佛教的一个开端。 魏晋玄学的有无(空)之辨被引用来理解和阐释大乘中观学派(空宗)的《般若经》,形成中国特色的般若学派,甚为流行。 竺道生则倡言“一阐提皆得成佛”之说,使佛教赢得更大普及性,开出中国化佛学的理路。 陈、隋之际,一个华化佛教宗派──天台宗(法华宗)在浙江天台山创立,这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它标志着中国佛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的物化成果 其一是寺院的广为兴建,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 其二是巨型石窟造象。 道教的发展 在外来佛教中国化的同时,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亦大有发展。它一方面吸收佛学,衍出轮回成仙说、善恶报应说,天堂地狱说;另一方面进一步与儒学糅合。 东晋葛洪著《抱朴子》一面把道家术语附会金丹、神仙教理;一面坚持儒家纲常名教。 北魏寇谦之改革道教,创新天师道 。 佛道的兴盛 佛、道二教在魏晋南北朝的兴盛,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有关。佞佛尤甚的是南朝帝王,如宋文帝、齐文宣王、梁武帝、陈武帝、陈后主等人。 北朝魏太武帝拓跋焘则崇奉新天师道,几乎立道教为国教。 儒释道三家的整合(调合) 中国文化历来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释、道二教的发展过程,又是与儒家等主流文化矛盾斗争、调和互融的过程。 东汉末年的牟子,论证三教观点一致,开“三教调和”论之先声。 南朝的宗炳也认为“孔、老、如来虽三训殊路,而习善共辄”。 南朝梁武帝则以“菩萨皇帝”身份,提出“三教同源”说 。 儒释道三家的整合(冲突) 儒士荀济就曾从护卫名教出发,著文斥佛教为“戎教” 。 道教为了与沙门争揽信徒,也互相攻诘,互相排斥。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诏令坑杀沙门、焚毁寺院、没收寺产。 北周武帝宇文邕遂再次下诏灭佛 。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的灭佛,与以后的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的灭佛,合称“三武一宗灭佛”。 隋唐帝国:三教共弘 与秦汉帝国的文化垄断、意识独尊不同,隋唐帝国是一个文化政策相对宽容的时代,其君主虽对儒、佛、道三教各有偏好,如唐武宗时甚至还有灭佛之举,但就总体而言,三教鼎立、三教共弘是其文化大势。 1.道教 隋唐两代,都采取佛、道并容政策。 2.佛教 隋唐时代,佛教更加扶摇直上,臻于鼎盛。 3.儒教 一度式微于魏晋南北朝的儒教在唐代开始振兴。 秦汉帝国末期,外来的佛教入华,本土的道教初兴,经过六、七百年的历史演变,到隋唐帝国时终于形成三教鼎立,并行不悖的局面。三教共弘不仅有力地促使儒、佛、道相互吸取,而且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给中国文化带来一些新气象、新内涵,儒家思想受到挑战,其神圣独尊地位遭到动摇,人们不以一教为尊,亦不必以自己的信仰去屈从一尊意志。 唐代朝野确乎有一股比较自由的空气:儒学可被嘲讽,如李白狂歌:“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杜甫亦言:“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对于君主,诗人可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倒是唐玄宗见李白时要“降辇步迎”了。 六 隋唐盛世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走向全盛的隋唐帝国 “天人合一”的千古帝都 连绵延亘的帝王寝陵 世界最长的京杭运河 海纳百川的文化精神 隋唐文化与日本文化 隋唐文化与朝鲜文化 隋唐文化与西方文化 走向全盛的隋唐帝国 唐朝历二十帝二百九十年(618--907),疆域东临日本海,西抵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北达西伯利亚南部,南至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