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毒”探析艾滋病的病因
郭会军1 于晓敏2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
(河南中医学院2007级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艾滋病的中医病因,主要有疫毒说、湿温说、虚劳说等,诸家认识不一.笔者针对艾滋病发
病特点及多年深入艾滋病疫区的救治体会,从“毒”探析艾滋病的发病原因,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艾滋病;毒邪;病因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中医“疫病、“伏气温病”、“虚劳’’等范
畴。从中医病因学角度分析,该病的外因为邪毒内侵,内因是正气亏虚Ⅲ,其临床表现多
种多样,病理变化复杂多端,病变过程有轻重缓急、时间长短之不同,是一种难治性、
致死性的传染病,其致病炎热、酷烈、暴戾、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
毒邪内侵是艾滋病发病的根本原因。
1.中医对毒邪的认识
《说文解字》释:“毒,厚也,害人之草。”从中医病因学角度而言,毒是指毒邪。
如余师愚在《疫疹一得·疫病篇》中日“瘟即日毒,其为火也明矣。认为热疫的病机
为“毒火盘踞于内”。陆拯乜3认为“邪毒”是引发温病的原因,毒寓于邪,毒随邪入,热
由毒生,变由毒起,“热毒”或“火毒”是邪正抗争引起“热邪”中的一些特殊表现口1。
毒邪致病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毒邪作为致病因素,常分为两类,一是外来
毒邪,简称“外毒’’,包括六淫郁久化火成毒和疫疠之毒;二是内生毒邪,简称“内毒’’,
系由于脏腑功能失常或气血运行障碍,使体内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内,蓄积过多,
邪气亢盛,损害人体而转化为毒。姜良铎H3指出凡是对机体有不利影响的因素,无论这种
因素来源于外界或体内统称为毒。王永炎畸1则称邪气亢盛,败坏形体即转化为毒。笔者认
为艾滋病发生发展中的毒邪应包括外来之毒和内生之毒。
2.外来之毒
2.1疫疠之毒
吴又可《瘟疫论》中提到“病疫之由,……得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为疫。……此
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由此可见疫毒在人群中可相互传播。疫毒是
温病学中的发病原因之一,具有严重的传染性∞1。疫毒之邪通过精窍、皮肤、母体,伏于
血络,与六淫之邪结合发病,渐进性损伤人体正气,导致多脏虚弱,气化失常,继发痰饮、
瘀血等病理产物,终至虚实夹杂,变证丛生,元气耗竭、阴阳离决,其传播和天气、季节、
地域无直接关系口1。艾滋病病毒具有疫毒之邪的特性,其传染性强,发病后起病急骤,病
变迅速,形体衰败,死亡迅速。故认为艾滋病病毒属疫疠之毒。
2.2六淫之毒
116
六淫为外感病主要病因,当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或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正常的六
气发生异常(太过或不及)变为六淫,“六淫’’过盛,达到一定程度,对机体造成损害
严重,便成为“毒【8】,其侵害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在艾滋病的发病过程中,由于
疫毒逐渐耗伤人体正气,六淫之邪更易化“毒”,极易造成人体的严重损伤。毒既可以
是新的病因,同时它又是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病理产物,相互为害,对机体造成更为严重
的损害。因此凡具有强烈致病的邪气均可称为毒,六淫之毒包括风毒、寒毒、暑毒、湿
毒、燥毒、火毒【8】。其侵入机体,蕴结不解,多从火化,而后成毒。
3.内毒
3.1伏毒
伏邪是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属六淫病邪中感而后发
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是对伏邪说最早的阐述。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邪伏膜原而在气分者,病浅而轻;邪舍于营而在血分者,病深
而重。阐述了伏邪在卫气营血的发病过程,以及病位的变化。从伏邪的定义来看,“伏
的过程是邪气在内因主导下“量”的积累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加之诱
因,就会急性发病。艾滋病无症状期正是伏邪“伏而未发的过程,经过6~8年的潜伏
期恸,病邪潜伏入里、正气虚弱,外感、内伤疾病等均可引动伏邪而复发n叭。
3.2内生之毒
中医认为,情志太过或不及、饮食不节、疲劳过度等都会导致气机失常、脏腑功能
紊乱、气血运行不畅,造成机体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清除或排除体外,蕴结体内而
生成致病物质,病理产物蕴结日久可化为内毒,如痰毒、瘀毒、及五志化火所致的郁毒
等。当确诊患艾滋病时,震惊、恐惧等心理变化,进一步导致病情的恶化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朱少鸿医案》点校整理及学术思想探究.pdf
- 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规律研究——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视角的探析.pdf
- 65cm空间碎片探测望远镜.pdf
- 82B线材在高速线材轧机上的生产实践与探讨.pdf
- 128×128InSb焦平面探测器背减薄技术.pdf
- 190例毛细支气管炎证治探讨.pdf
- 220+kV滁西线铁塔腐蚀开裂初探及腐蚀特性研究.pdf
- 220kV乔顺线OPGW光缆大跨越防振设计探讨.pdf
- 270例慢性肾衰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pdf
- 300MWCFB锅炉技术澄清探讨问题60条.pdf
- 从“枢”论治慢性肾脏病初探.pdf
- 从CAST工艺运行探求节能降耗措施.pdf
- 从出口商品竞争力向产业竞争力转变的探索.pdf
- 从第29、30届奥运会探析中外男篮不同位置球员的攻防能力.pdf
- 从工厂到公园——产业主题公园设计方法初探.pdf
- 从紧宏观经济政策下的政府采购政策探讨.pdf
- 从经络感传来探讨经脉循行的路线.pdf
- 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探索与认识的曲折历程--新中国建立以来一个重要经济学问题讨论与发展的历史轨迹.pdf
- 从社会资本理论探讨非营利组织资源联结的过程——以温州民间行业组织为例.pdf
- 从元明喜剧《中山狼》、《看钱奴》、《玉簪记》窥探和谐的重建—兼与莎翁、琼森的喜剧比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