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生态环境与建筑节能.pdf
( )
第 5 卷第 2 期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 5 No. 2
( ) ( )
2003 年 6 月 JOURNAL OF GU IZHOU UN IVERSITY OF TECHNOLO 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Quarterly J une. 2003
浅谈生态环境与建筑节能
代富红 ,严 标 ,朱天益
(贵州工业大学土建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3)
摘 要 :建筑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建筑师应关注生态系统的健康运作 ,尽量减
少对自然资源的摄取 ,在国家政策、法规等的配合下 ,创造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理想的未来住居。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建筑 ;节能
( )
中图分类号: TU - 023 ;X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9 - 0509 2003 02 - 0044 - 03
一、保护生态环境 ———建筑师的历史使命 约是建筑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如现阶段提出的未来
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没有人 建筑发展趋势 ———地下和架空的居住形式 , 出发点便
类活动之前 ,或者说在工业革命之前 ,大自然按照其 是解放土地 ,节约能源。温习中国的建筑史 ,原始的
运行了亿万年的自身规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并 建筑源于与生态一体的巢、穴 ,其发展的最终结局也
由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各种不同的生态带,世代 必将回到与大自然相和谐的原则上去。即建筑仍要
繁衍 ,生生不息 ,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平衡。而随着人 脱离地面 ,解放出土地 , 回归到原始的地下和空中去。
类社会的发展 ,生存空间的开发与建设 ,毁灭了大量 当然未来的地下和架空的居住形式 ,并非简单的周而
的森林;城乡居民点不断扩大 ,也使耕地面积不断缩 复始 ,又回到原始的穴居与巢居 ,而是在新的高科技
减 ,总绿地覆盖率大幅度下降 ,不但致使许多动、植物 基础上的地下和架空的居住方式 ,从而能够与自然环
物种灭绝 ,而且也直接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我们看 境融为一体并让出生态空间和纳入生态系统。例如
到 ,农业时代 ,技术水平较低 ,建筑采用的自然资源以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巴黎、大阪等地区已建成的地下
物质资源为主 ,那时的环境保持着静态平衡。到了工 街、地下城 ,解放了土地 ,让出了生态与农耕作业空
业时代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 ,建筑所使用的自然资 间 ,这一成功实践表明了未来建筑回到穴居这一发展
源以能量为主 ,生态环境开始恶化 ,人们的精神状态 趋势的可能性。与地下建筑同理 ,架空的现代“干阑”
是濒于丧失精神家园。到了 20 世纪 ,人们逐渐认识 高楼不但让出了建设地段 ,使其归还大地 ,也可与自
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 从而为了找寻精神家园而努 然相融合 ,配置电脑监测 , 自动灌溉的垂直绿化和露
力 ,建筑师们开始考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提出生态 台以及屋顶花园 ,更与再生能源的利用和高信息输入
建筑、生态城。从发展的角度看 ,21 世纪人们追寻迈 以及智能电脑管理相结合,而构成生态建筑、生态城。
向诗意的栖居 , 理想的住居状态便是建筑与环境共 在节能建筑设计方面 ,我国的建筑师也在不停的
生 ,天人合一。因此 ,怎样合理地经营生存空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