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论发展双版纳州特色生物产业的思路.doc
西双版纳州培育壮大特色生物产业情况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始终坚持“生态立州”发展战略,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打造特色生物产业,形成了“传统优势产业挖潜力、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快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产业培育发展情况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我州独特的热区资源优势,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坚持走特色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先后制定出台了《西双版纳生物富州战略行动方案》、《西双版纳州“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高原热区生态特色农业的意见》、《西双版纳州高原热区生态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6年)》和年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按照云南省有关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意见、考核奖励办法,全力推进生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每年安排1000万元高原热区生态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二)特色产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全州生物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翻了一番。2013年生物产业总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15.23%,增加55.15亿元销售收入实现148.6亿元,同比增长18.31%;园区利税总额1.18亿元,同比增长12.59%;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同比增长20.28%;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亿元,同比增长16.09%;预计2014年生物全面贯彻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认真落实粮食各项补贴政策。2013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135.83万亩、总产量达47.01万吨,实现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增长,发放各类种粮补贴1.44亿元、同比增154.5%。播种粮食面积万亩,完成播种任务面积万亩的%,总产量达47.万吨比。特色优势经作稳步发展。橡胶种植面积和干胶产量、普洱茶产量居全国第一。2013年,全州橡胶、茶叶、甘蔗、蔬菜、热带水果、咖啡、小糯玉米等类特色经作种植面积602.11万亩、产量242.2万吨。橡胶面积441万亩,干胶产量31.74万吨、产值突破60亿元干毛茶总产量3.57万吨产值突破50亿元甘蔗产量万吨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香蕉种植面积33.46万亩、总产量76.33万吨,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产业。,橡胶干胶产量3.4万吨,同比增产%,实现产值亿元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示范胶园建设万亩干毛茶总产量万吨,同比增产%,实现通过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茶园认证万亩甘蔗万亩、种植蔬菜22.万亩、热带水果万亩生物医药产业:药材种植万亩产量吨,产值亿元其中:石斛15亩产量吨,产值亿元咖啡:种植万亩,产量1.万吨,产值3.亿元澳洲坚果:种植万亩,产量吨,产值万元。全州规模养殖稳步推进。2013年,实现肉蛋类总产量4.3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0.76亿元。,肉蛋类总产量万吨,畜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西双版纳邦格牧业有限公司普文5万头西双版纳小耳猪产业园和西双版纳云岭茶花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普文茶花鸡育种工程技术中心、原种保种场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我州划定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鼋、双孔鱼保护区和罗梭江鱼类自然保护区、。2013年,全州水产养殖面积7.16万亩水产品产量达3.95万吨完成罗非鱼标准化养殖1万亩,苗种生产量达到14.37亿尾,创历史新高,全州水产养殖面积7亩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达万吨。2005年举办“首届西双版纳州澜沧江—湄公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至今,共在澜沧江干流及罗梭江、南木窝河等支流中投放丝尾鳠、叉尾鲇、云南华鲮、鲢鱼、鳙鱼等各种鱼苗近900万尾。
(三)产业结构由传统型迈向现代型。坚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特色新兴产业”,在继续保持橡胶、茶业、甘蔗、蔬菜等传统生物资源开发在全省领先地位的基础上。香蕉、澳洲坚果快速发展,酒饮实小耳猪、小茶花鸡、小黄牛、小糯玉米、优质大米等特色优势产品加快向产业化发展推进,新兴产业石斛、印奇果不断发展壮大,珍贵林木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辣木、诺丽等功能性植物发展纳入规划。
产业发展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生产规模从单家独立分散经营逐步向农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转变。全州拥有州级以上龙头企业83家,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335个。中型以上企业总数由2009年的5户增加到2013年的27户,其中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24户(销售收入上10亿元2户)。以生物产业加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加速推进生物产业工业化进程。
技术创新成为支撑产业发展强大动力。2009世界粮农组织天然纤维论坛在我州举办,建成中国橡胶质检中心、普洱茶加工工程研究室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优良畜禽保种选育研究中心、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中心,建设国家级籽种南繁基地;加强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中国农大等和省农科院、云南农大等以及驻州6个科研单位的州院州校合作;科技进步对生物产业的增长贡献率超过50%,世界首个汉麻纤维系列企业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