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家吴崐对《内经》研究和发挥.pdfVIP

新安医家吴崐对《内经》研究和发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安医家吴岷对《内经》的研究与发挥 王键 罗梦曦 安徽中医学院 治学原本就是一个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相交替和承继的过程。对于《内 经》的历代研究,我们不应忘却前人的成就、思路对我们的激励与启发。有鉴于 此,我们在系统研究新安医学的同时,重点关注着新安医家吴岷对于《内经》的 研究与贡献。 吴岷,字山甫,别号鹤皋,安徽歙县人,是明代晚期卓有成就的医学家,亦 为新安医家代表人物之一。吴氏出身书香门第,饱读诗书,而后拜师学技,游历 行医,理论与临床均造诣深厚,曾有《黄帝内经素问吴注》、《医方考》、《脉语》、 《针方六集》、《十三科证治》、《参黄论》、《砭炳考》、《药纂》等医书八种刊行于 世,其中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可谓其最具代表性的著述之一。 张琦n1亦疑其为衍文。临床上太阳病呕血确乎少见,吴氏之删说明他不惟深研经 义,临证经验亦颇丰富,方能作如此取舍¨50。 值得说明的是,吴岷对《素问》原文的改动,历来受到的评价不一。不少学 者同意清代医家汪昂的评价,认为其“多改经文,亦觉嫌于轻擅”H1。笔者认为, 吴氏对于《素问》的校改,态度严谨,有本可据,功底深厚,自有章法。其一, 吴氏改动经文之处均出校语,以别原文,使读者一目了然。并且绝大多数校语中 都使用了“僭”字,如“僭改此”、“僭补此”等,该字原指超越本分,实为自谦 之辞,足见吴氏谦虚谨慎的学术态度。其二,通过与王冰注本对比,不难发现, 吴注本有261处经文与之存在差异,而吴氏并未出校语说明。不少专家认为¨152’110 此系版本不同所致,并非吴氏擅自改动,而且其中80处,笔者现已找到依据。 例如: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王冰本…30作“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 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而吴注本中“骨气”作“气骨”,而元至 元五年胡氏古林书堂刻本(简称胡本)与明嘉靖间赵康王朱厚煜居敬堂刊本(简 称赵本)并作“气骨”B]21。 《素问·阴阳别论篇第七》王冰本…57作“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 过十日死”。而吴注本中“病温”作“气滥”,而明嘉靖间金溪吴悌校刊本(简称 吴本)、涵芬楼影印明正统道藏书(简称藏本)亦为“气滥”[5]52,显系版本之别。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毋庸讳言,吴氏对经文文字的整理,亦间存不妥 之处。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吴氏校改中的一些失误,我们不应过 分苛求,吴之校改为后世留下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观点,是大家更应当关注的。 1.2训释经义 《素问》文辞古奥,语句艰深,要做到达古通今,必须借助训诂这一桥梁№1。 吴岷对《素问》字词之训释用力甚勤,全书共出注4386条,其中训诂条目就有 2500余条,成就斐然。 在吴注中,主要运用了同义相训、反义相训、界说释义、描述释义等义训形 式,对《素问》中的字词做出了深入浅出的解释,足见其深厚的功力。其中对医 学词语的训释,成就最为突出。考虑到《素问吴注》中对医学词语训解涉及范围 极广,内容极为丰富,笔者仅选取其对于病名及脉象的经典阐述,以彰明之。 吴氏对于病名的考辨与训释,详实精当。例如: 《素问·腹中论篇第四十》:“病名日伏梁。”吴注:“此与《难经》论伏梁不 同,彼为心积,是脏之阴气也;此为聚脓血,是阳毒也。” “伏梁”之病,《内经》七见,前后论述不一,《难经》虽有专论,但所论与 《内经》亦有不同。吴岷经过深入的考辨而出此注,使习医者明了《内》、《难》 中所述“伏梁”之别。 吴氏对于脉象的描述,准确形象。例如: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日心病”。 吴注:“喘喘连属,言脉来如喘人之息,急促之状也。其中微曲,则不能如循琅 49 开之滑利矣。” 同篇下文:“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日肾死。”吴注:“夺索, 两人争夺其索,引长而坚劲也。” 除了义训外,吴氏还通过声训探寻上古音义之间的联系,这主要体现在辨析 通假,寻求本字上。如: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发鬓颁白”、“筋骨解堕”。吴注:颁,斑同; 解,懈同;堕,惰同。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厥成为巅疾”。吴注:巅,癫同,古通用。 《素问·腹中论篇第四十》:“肓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