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1、诗两首
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导语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文题、作者)?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三、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l,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5.精彩研读。?
学生合作研讨:?(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五、布置作业?  背诵整首诗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与席慕蓉的同题材诗进行比较阅读。?一、检查作业?         各学习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二、研习余光中《乡愁》诗?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3)?思考:?“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合作研讨:?
①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②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2.比较阅读。?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3.语言运用。?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