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节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节选).doc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节选) 程 平 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慢慢阅读,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吴非对我们这些或新或老的教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从“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不要急” 、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 “尊重常识” 、 “不放弃理想”到“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他就像一位无私的长者,畅谈了教学、学生、成长以及学校工作的点点滴滴;分享了他教学的苦恼,成长的烦恼,班级管理的困惑;记录了他教育生涯中的温暖与感动、反思与领悟、激情与梦想……。 作为一个从教几十年的教育前辈,他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吴老师说:“教育上的事往往快不起来,所以不能急。”他还讲到:“如果能 耐心地等待, 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是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的心态去从事教育。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当我们面对一些大家眼中所谓的“差生”时,刚开始时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的,可是在尝试了多次之后,却常常开始变得有些心急,于是焦躁、挫败感随之而来,有时甚至开始慢慢放弃。吴老师还在书中多次提到 “不要急”、“慢”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当面对我们学校目前这种生源情况时,我想潜移默化或许会比揠苗助长更能带来好的效果。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耐心等待,终可以收获每一个孩子带给我们的不同惊喜。 翻到本书的第六章《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无不渗透着吴老师对孩子们深深的爱。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我们为师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做好我们自己,用我们的人格影响我们的学生,就如同吴老师所说的:“你是教师,你今天种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读完该书,我的内心在被深深震撼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那份教育的理想和激情所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我也同吴老师一样憧憬这样的画面:“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让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用我们的行动和理想。让我们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 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 汤彩云 寒假里拜读了马志国老师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著作这本书, 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该书通过60个典型案例,同时在案例叙述中有机穿插了“与教师一起思考”,既有科学性,又有实践性,帮助我们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本书里所列举的例子贴近我们做老师的生活,让我读起来有种亲切感。 我校学生大多数是随迁子女,来源于各地,学习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生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我们常常会抱怨学生上进心不强,不听从教育,有个别学生有厌学情绪,甚至逃学,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不完成回家作业的情况,个别学生沉溺于电脑游戏,等等。这些行为的背后,我们的学生心理是怎样的? 我们现在的学生是初中生,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成长的一个叛逆阶段,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的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这种心理如果加以正面的引导,可以激发青少年求异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出现我们老师、家长眼中的“不良”行为。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完成教学任务,那只能算是一位教书匠,而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这才是真正的好教师。 让我们一起共勉马老师的这句话:我们也许不能改变现实,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现实的看法。我们经常需要的是换一种积极的眼光看生活。这是生活的智慧。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增长这样的智慧,教会学生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这就是给学生的心灵洒进了阳光。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该推卸的职责。 我校教师读书心得交流 5月 校园新闻 5月6日上午教育局领导到校向两校中层宣布合并组建“南环实验中学”。下午,两校老师听取苏州市第十中学柳袁照校长关于“学校的‘发璞归真’——我们需要朴实、健康、日常的教育生活”的专题讲座。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