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在王安石变法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 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原因是(??????)??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对农民剥削仍然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 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 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 课堂小结 一、背景: 1、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必要性) 2、庆历新政揭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改革精神。 4、宋神宗的支持。 二、措施: 1.目的: 2.核心措施: 3.主要措施: 三、评价: 1、性质: 2、进步性: 3、局限性: 四、启示: 巩固练习 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王安石说: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主要目的在( ) A.抵抗辽国的进攻 B.加强对农民阶级反抗的镇压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与大地主斗争的力量 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青苗法 5、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反映了 A、封建制度由强盛转衰 B、中国经济重心转移 C、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D、封建剥削的加重 6.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④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者,又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9.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是(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知识聚焦:北宋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社会顽疾”); 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对症下药”); 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变法的积极作用(“药物有疗效”); 2)变法的局限(“用法用量不当,病症的抗药性”); 3)新法的变质(“药物过期及毒副作用”); 轻松记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三衙”枢密院,禁军要编练; “杯酒释兵权”,将帅回家转。 相权要三分,地方设通判, 文臣做知州,摆个样子看。 “三司”转运使,财政中央管, 宫廷万岁爷,喜笑又开颜。 地方官员们,愁眉又苦脸。 老头甭高兴,好景不长远! 资料回放:入不赙出的国库 同步训练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C.用人不当。 D.变法法令违背经济规律。 结语:中原乱,簪缨散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秋,金兵南下,攻入汴京,徽宗、钦宗束手就擒,做了俘虏。第二年春,金兵北撤,将城内92个府库内的财物席卷一空,又把徽钦二帝及皇族、大臣等大批人员俘至北方,北宋王朝最终灭亡。 知识点拨:渐行渐远的新法精神 1、局限(失败原因) 1)新法抑制兼并的措施,损害了社会上层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病毒的抗药性”)。 2)在增加国家收入的同时,加重了贫苦农民的负担。(“药物的用法用量不当”) 2、变质 1)元佑更化(1085,高氏):废除新法; 2)哲宗绍述(1093,哲宗):成为党争工具; 3)宋徽宗时期:成为聚敛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