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耦合自成藏,叠合匹配指方向——试论歧口富油气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与勘探.pdfVIP

三元耦合自成藏,叠合匹配指方向——试论歧口富油气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与勘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元耦合自成藏,叠合匹配指方向 ——试论歧口富油气凹陷古近系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与勘探 1∗ 1 1 1 1 蒲秀刚 , 吴永平 , 周建生 , 杨池银 , 廖前进 1 1 1 1 2 周立宏 , 王振生 , 肖敦清, 柳飒 , 查明 1.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 天津, 300280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 东营, 257061 勘探实践证实,渤海湾黄骅坳陷歧口富油气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十分丰富,各级石油地质储量过亿吨。 从古潜山、古近系到新近系已发现Nm 、Ng 、Ed 、Es 、Es 、Es 、Mz 、P 、O等9套含油气层系,油层埋深 1 2 3 600-4800m 。油藏类型有砂岩(或粒屑生物灰岩)上倾尖灭、孤立砂体、古河道带状砂体、生物礁块、物 性封闭、地层超覆、不整合遮挡以及构造-岩性地层复合等8类油气藏,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 倾尖灭与构造-岩性地层复合两大类油气藏。大港主力油区——黄骅坳陷中北区北大港潜山构造带——甚 至有70 %的储量与岩性地层等隐蔽性控藏因素有关。歧口凹陷资源基础雄厚,油源充足。控藏主因素可以 概括为三个端元,一是油源,包括生排烃和输导体系;二是储集层物性,包括孔渗性能和孔隙结构特征; 三是圈闭是否有效(能否储油)以及圈闭闭合幅度多高(决定油水产出比例),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 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可用“三元耦合”控藏新模式来表达油气成藏的本质。其关系表 述为: 目标成藏=油源(生排烃+输导)×物性(孔渗+孔隙结构)×圈闭闭合幅度。 该关系式中,三元控藏为“一票否决制”,即任何一项不达标均不能成藏,但三元可以互相匹配、相 互补偿,比如储集层物性较差可以由闭合幅度增大来补偿,储集层物性较好的话可以降低对圈闭幅度的要 求。本质上,油气成藏是油源子系统~输导子系统~储集圈闭子系统的最佳耦合结果。 在“大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的指导下,大港探区形成了不同于邻区的特色勘探对策,主要体现 在加强古构造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叠合匹配研究,把构造带按岩性带来研究,在复式油气藏勘探方法之基础 上引入以岩性油气藏勘探与精细勘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按照凹陷总体构造面貌和沉积体系的空间分布特 征,认为以下五个领域是歧口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点:1)构造坡折带(包括古隆起围斜、倾没端等) 之反向碎屑物源区(如板桥-北大港地区);2 )沉积频繁相变区(如北大港地区上第三系、埕宁北坡上第 三系、歧口西坡);3 )古隆起缓坡挠折带(如埕宁北坡高部位、歧口西坡);4 )(半)封闭湖湾区(如歧 口西坡高部位);5 )湖盆陡坡坡折带及凹陷之中的深洼区(如歧口洼陷区、港东断层下降盘低部位等)。 综合评价表明,歧口凹陷探区北大港断凸带中东部(滨海坡折区)、港东断层下降盘深层、埕北断坡区是 目前最有利的勘探区,最有潜力形成较大的勘探战场。 关键词: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勘探领域;渤海湾盆地 参考文献 [1] 袁选俊,谯汉生. 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 ,23(2):130-133 [2] 李丕龙,庞雄奇 等著.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以济阳坳陷为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3] 贾承造,赵文智,邹才能,等.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两项核心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3):3-9 [4] 杜金虎,易士威,卢学军,等. 试论富油凹陷油气分布的“互补性”特征[J].中国石油勘探,2004,9(l) :15-21 [5] 沈守文,彭大钧. 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J].石油学报,2000 ,21 (1):16-22 ∗通讯地址:天津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战略规划室,30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