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
第三单元、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预习案
【学习要求】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与能力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比较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分析各种思潮的不同结局,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学习思考、比较分析、反复探索和实践的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而领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从而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条件:
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
②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
(2)、代表人物:
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1902年他在《_______________》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马克思。
朱执信: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1906年他在《民报》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学说和《____________》的部分内容。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
(1)条件
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②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基础) ?
③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中国革命指明新的出路。 ?
④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相结合。
(2)、概况:李大钊号召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等文章,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失败原因:一是因为经济上_______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____和热情减退,但最根本是因为缺乏存在的社会条件。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于是开始接受_______________,客观上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进一步传播。
(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采取积极的手段宣传马克思主义。
①组织学会。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论战。为了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界线,马克思主义者和________________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互动案
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理清线索】
条件——代表人物及著作
【探究延伸】
探究题1、马克思主义能够传入中国的条件有哪些?
【难点突破】
阅读教材结合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情况,分析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时的特点?
【针对应用】
1、(2007广东广雅中学9月)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参考的文献不包括: ( )
A.《民报》 B .《》 C .《工人月刊》 D .《劳动周刊》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你认为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应是
A陈独秀 B 蔡元培 C 胡适 D 李大钊
主要代表 基本主张 简单评述 无政府主义 泛劳动主义 新村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实用主义 基尔特社会主义 【针对应用】
3、《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 )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知识点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理清线索】
原因——概括——影响
【探究延伸】
探究题6、“问题与主义之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探究题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感悟历史】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针对应用】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A、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B、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