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塱原收成节」.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届「塱原收成节」.doc

第四屆「塱原收成節」 新聞稿 2011年1月16日 為回復昔日的水田耕種及建立更多不同類型的濕地生境以吸引雀鳥,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在五年前將原本已「絕跡香港」多時的慈菇、馬蹄和水稻等水耕農作物再次引入。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在本星期日舉辦第四屆「塱原收成節」,今年收成節延長至一連兩個星期日在塱原濕地舉行,除了「馬蹄王」、「慈菇王」和「蓮藕王」比賽外,現場更設有自摘西洋菜、農產品試食及售賣、磨穀體驗、生態導賞、展覽等活動,參加者更可以嘗試用泥土堆砌土窯,來個古法土窯烤蕃薯。在嚴寒天氣下,吃著剛出「窯」熱烘烘的烤蕃薯,確實風味十足。 自2005年開始,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得到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在塱原展開自然保育管理計劃,當中的濕地管理工作包括種植不同的淡水農作物,如慈菇、馬蹄和稻米等,以及建立和維持不同類型的濕地生境。2010年秋天,管理計劃種植的稻米田,不但吸引了二十多隻國際瀕危的黃胸鵐(俗名禾花雀)到訪塱原,更於為塱原增添三個新紀錄,即鳳頭鵐、燕雀和栗腹文鳥,另外還有香港較罕見的田鵐、黃眉鵐、中華攀雀、雲雀等雀鳥,使塱原錄得的鳥種數量增至261種,較管理前增加兩成,成績實在令人振奮。另外,雀鳥數量也較管理前上升近三成,證明濕地管理工作成效顯著。 除了收成節外,管理計劃亦有舉辦生態導賞、夜訪塱原等活動,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希望透過這些教育活動,令更多公眾認識塱原、了解大自然可愛之處,希望更多巿民參與環境保育。 ---------------------------------------------------------------------------------------------------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與香港觀鳥會羅偉仁先生(電話:9309 6764) 或長春社戚曉麗小姐(電話:9102 0425) 聯絡。 補充資料: (1) 「塱原自然保育管理計劃」簡介 「塱原自然保育管理計劃」旨在與塱原各持份者合力推動塱原農耕式濕地的保育工作,提升塱原整體的生態價值;除了物種及生境監察和研究外,計劃同時致力向外推廣塱原,舉辦各項教育活動及出版,令更多的市民認識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 合共與23名農友合作,管理超過100萬呎的農地 管理期間錄得兩個香港新紀錄和43個塱原新紀錄,品種數量較管理前增加兩成,而雀鳥數量亦上升近三成。 錄得10種兩棲類動物,佔全港兩棲類品種約42% 2010年3月展開第三期管理計劃,以延續計劃效益 (2) 慈菇和馬蹄在香港的農業曾經流行一時,但到八十年代,因成本效益問題逐漸被其他農作物取代,直至近年差不多在香港農地絕跡。 慈菇小檔案 慈菇,學名 (Sagittaria sagittifolia),屬澤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大而呈箭形,葉柄肥大,花瓣白色,但很少結果,主要靠地下球莖作無性繁殖,這就是食用部份。慈菇原產自中國,古代已當作蔬菜,在日本、台灣亦有少量種植。 慈菇的球莖有圓形、扁圓形和卵形等,外皮光滑呈白色,有部份品種外皮呈青色或藍色。慈菇含豐富澱粉質,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慈菇具解百毒、退火之功效。 馬蹄小檔案 馬蹄,學名 (Eleocharis dulcis),又名荸薺,屬莎草科多年生挺水植物,葉退化僅剩葉鞘,水面所見的是稈部,花穗長在稈部頂端,而食用部份則是它的地下球莖。食用馬蹄是由野生馬蹄改良而成的栽培變種,球莖較野生馬蹄膨大。在中國和台灣,馬蹄栽培的歷史可能超過一千年。 馬蹄的外皮紫黑,內裏肉質潔白,清甜爽口,含有豐富的澱粉質。在中藥角度,馬蹄具清熱降火、生津補肺、補中益氣之功效,常用於不同菜式之中。 請注意: 圖片知識產權屬攝影者所有,提供的圖片只能用於是次的報導; 2. ??請勿把圖片儲存或轉載於任何地方,包括 貴機構的圖片庫; 3.?? 圖片用完後請立即刪除這些圖片檔案; 4.?? 請以附上的方式鳴謝攝影者 (如: 攝影: Sam Chan/香港觀鳥會)。 5.?? 如有任何疑問,請與長春社(電話: 2272 0311 9102 0425) 香港觀鳥會 (電話: 2377 4387 9309 6764) 聯絡。 **如需要當天活動照片,請聯絡長春社戚小姐 (2272 0311 / 檔案名稱 Caption 鳴謝 chinese_arrow_head.jpg 慈菇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water_chestnut.jpg 馬蹄 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 Crested_Bunting_Sam_Chan.jpg 因城巿發展和稻米種植沒落而令鳳頭鵐在香港數量大跌,去年在塱原發現兩隻鳳頭鵐,反映管理漸趨成熟,進一步肯定濕地管理的重要。 Sam Chan/香港觀鳥會 Rice_Bird_Sa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