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柏林之围》教案 冀教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柏林之围》 教材分析 本文是河大版教材第六单元的课文,本文是一篇小说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儒夫上校这一人物的分析,感受人物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从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本文的线索。 2.把握文中主要人物,体会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在讨论交流中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的精神实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说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和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行动刻画人物的艺术。 教学难点 体会主人公的感情和其他人物的高尚心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语设计 当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候,当国歌响起的时候,你的心里涌动的是什么感情?国家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地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看完它,也许你会有更多不同的认识。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作者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2日,都德生在法国南部普鲁旺斯省的尼姆地方他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对于文学有特殊的爱好,酷爱读书,不善于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聪颖过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练习写诗,而且注意观察生活在里昂中学读书时,他经常到书店博览群书,涉猎广泛,扩大了知识视野1855年,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自谋生路他15岁就到阿雷小学校任自习辅导员两年之后,由于哥哥的帮助,到了巴黎,在贫困的境遇中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1860年,都德任莫尼公爵的秘书这使他有机会观察巴黎社会各种各样的人,使他能多次到富于诗情画意的普鲁旺斯旅行,从家乡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汲取创作营养25岁时,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两年后出版了一部带有半自传体性的长篇小说《小东西》,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一举成名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结为《月曜日的故事》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2.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描写了普法战争中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普通故事。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发生的当时,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为了扼杀国内日益增长的革命运动,巩固波拿巴皇室的统治,破坏并阻止普鲁士王国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以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于1870年7月向普鲁士宣战,挑起了欧洲近代史上著名的普法战争但事与愿违,战争一开始,法军就连连失利,特别是1870年9月在法国东部的色当所进行的一次决战,法军更是溃不成军,路易·波拿巴也被普军俘虏,成了阶下囚,86000法军官兵全部投降。历史上有名的野心家、普鲁士首相律斯麦在打败法国,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之后,进而率兵进攻法国,长驱直入,一举攻到巴黎城下,将巴黎团团包围…… 三、整体感知 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自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述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小说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说说你对这些人的第一印象。 3.小说中实际是巴黎被围住了,可小说的题目却叫《柏林之围》,你感觉恰当吗?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以上问题。 四、课后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做到能够运用和默写。 2.仔细研读课文,把你感觉比较好的段落找出来。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把你感觉写的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它为什么好? 二、分析文章的叙事线索 1.明线:“柏林之围” 懦夫上校的孙女和“我”,为了照顾懦夫上校的病情,虚构了“柏林之围”。 2.暗线:巴黎之围 普鲁士军队迫使法军投降,并围攻巴黎,构成了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巴黎之围。 3.两条线索的关系 两条线索互相交织,同时进行,到最后懦夫上校站在阳台上,发现列队而来的普鲁士军人时,两条线索重合,并嘎然而止。 三、小说人物性格的分析 1.懦夫上校 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能表现“懦夫上校”性格特点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懦夫上校的性格特点(注意懦夫上校的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并和学生讨论:懦夫上校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还是一个军国主义侵略者? 例如: (1)他在这张宣告失利的战报下方,一读到拿破仑的名字,就像遭到雷击似的倒在地下。 (2)他竟有了精神对我微笑,还结结巴巴说了两遍:“打……胜……了!” (3)在他房间里,周围摆设着一大堆破旧的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遗物,有效地维持着他的种种幻想。 …… 2.懦夫上校的孙女 例如: (1)那个年轻的女孩正站在门边等着我,她面色苍白,呜咽地哭着。 (2)“好吧,由我来对他撒谎!”这勇敢的姑娘自告奋勇对我说,她揩干眼泪,装出喜气洋洋的样子,走进祖父的房间。 (3)是啊!大夫……这是好消息,围攻柏林已经开始了! …… 3.“我”(韦医生) (1)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