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启秀中学葛德均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启迪与实践.docVIP

江苏南通启秀中学葛德均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启迪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南通启秀中学葛德均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启迪与实践.doc

主题: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启迪与实践 提纲: 一、下水→指导:自成之蹊上蕴蓄“底气” 二、阅读→习作:膏腴之壤中积储“才气” 三、生活→素材:清甘之泉下漫溢“灵气” 简介:葛德均,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供职于南通市启秀中学发表语文及其教学研究文章200篇,文学作品60多篇,参撰著20多本,出版专著《语文教育散步》中国民进会员,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写作学会会员,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 (邮箱:jsntgdj@163.com 电话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有部分学校和老师,常常犯叶圣陶先生曾批评指出的毛病:“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 [1];也有不少的“作文教练”,站在岸上教学生“游泳”,自己就是不“下水”;还有语文教育者,把学生关进书斋,埋头书堆,书本成了学生的唯一世界。这样悬在半空中的写作教学,不能脚踏实地,接不了地气,从而导致教师写作指导“底气”的虚乏和学生习作“才气”的短匮以及“灵气”的寡缺。 怎么办?对症下药,让我们的写作教学“接地气”。 一、下水→指导:自成之蹊上蕴蓄“底气” 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周学祁早在二十多年前,提出了“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事态,把熟悉的当成陌生,设身处地揣摩、切合学生心态”的“稚化”艺术,并例举了“思其所思,以导深思”、“惑其所惑,以利解惑”、“难其所难,以利化难”、“错其所错,以求防错”的稚化路径[2]。体育老师在教学生各种球技、运动动作时,大多会给学生做示范,音乐老师也会领唱、试唱,美术老师会提笔绘画或书法,理化老师会亲自做实验演示、给学生示范解题步骤。这些非语文学科老师从学生的角度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是很值得我们写作教学借鉴的。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 “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 “‘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3]遵循叶圣陶先生的教导,基于对“下水”写作的认识,笔者经常实践之,倒也收获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应。有时,先写好一篇范文展示给学生,再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启迪学生,立竿见影地指导学生习作。有时,给学生布置好作文题,自己也在教室里写,完成后师生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有时,学生作文批阅完毕后,故意把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譬如写社会文明总是“路捡钱包,归还失主”、写家庭亲情总是“亲人逝去,痛不欲生”,写同学友情总是“大雨滂沱,雨伞相赠”,等等)集中“稚化”到笔者的名下,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破绽”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笔者写过一篇《雨天读古诗》的散文,并告诉学生:只有对写作素材烂熟于心、融会贯通,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有几位学生很是喜欢这类散文,心仪之余,认真寻找和查阅相关的资料,消化,吸收,感悟,诉诸以自己的语言,成就了《美好的相遇——写给易安》、《像苏轼那样:今天真好!》等好作文。笔者的小诗《如果你是……》则是与学生们学习了诗歌后的课堂即兴创作,虽然十分稚嫩,但笔者在课堂上只用了十几多分钟就完成了,当笔者向学生展示我的“下水”习作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与其说是学生对笔者的钦佩,不如说是对老师“下水”行动的点赞,笔者从中感受师生间距离的贴近。在这堂课上,笔者还和学生们集体模仿创作,并现场共同修改而成一首《取决的因子是心境——写给一位抑郁沉闷的朋友》,极好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写作热情。 可见,只有经常“下水”写作,才能真正感染和引领学生,使之渐渐学会舞文弄墨,由崇敬老师走向崇敬语文;只有经常“下水”写作,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心态,知晓习作的甘苦,用期待和宽容的目光,积极鼓励在有限的时空中“戴着镣铐跳舞”的孩子们;只有经常“下水”写作,才能客观、公正地批阅和评判学生的习作,发现学生思想的星星火花,呵护学生尝试的稚嫩触须,批在关键处,评到点子上,落地生根,切实可行。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说:“语文老师至少要偶尔写点东西,从来不写,要教好写作很难。”[4]笔者点赞黄老师的话。 值得注意的是,“下水”作文并不是教师简单地以学生心态“易位”后的文字表现,而是一种力求高屋建瓴地融入学生世界的创作状态,贵在恰到好处,不能自诩炫耀,显露失当。偶尔地“稚化”,也应是大智若愚地呈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