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各家学说中的体质学说.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医各家学说中的体质学说.pdf

时珍国医国药000758 时珍国医国药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00 Vol.11 No.7 P.637-638 浅谈《中医各家学说》中的体质学说 黄怀吉 摘要: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 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 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 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 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关键词:《中医各家学说》; 体质; 体质学说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0)07-0637-02   《中医各家学说》不仅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医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各家杰出成就,而 且为研究体质学说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遗憾的 是这些内容散见于各医家学术中,为认识历代医家对体质学说的贡献,本文仅就《中 医各家学说》中有关内容,作一概括阐述。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论述人体体质的生理、体质的形成、体质与 疾病的关系、体质与辨证治疗的一门学说。 1 体质的形成因素   体质在生理上是指个体差异性,影响体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先天因素 1.1.1 禀赋:某些疾病的发生与个体禀赋或遗传有密切关系。如宋代研究伤寒的医家庞 安时在《伤寒总病论》中说:“凡人禀气各有盛衰”。同是感受“寒毒”,“勇者气 行而已,怯者着而成病”。 1.1.2 性别因素:男女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其体质就有差异。宋代陈自明讲:“妇人 以血为基本。”寒凉派医家刘完素在《气宜保命集》中说:“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 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天癸已绝,乃属太阴也。”是就妇人月经生理 不同而调治脏腑各有偏重。随其特殊生理变化而体质有相应变化。 1.1.3 年龄因素:人体结构机能代谢的变化随年龄变化而不同,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 如宋代钱乙认为小儿生理是“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滋阴派戴思恭在论 述阴血难成易亏时说:“年十四而经行,至四十九而经断,可见阴血难成易亏如 此。”孙思邈在论述养老时也讲:“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随年龄 不同,人身气血阴阳盛衰各别。 1.2 后天因素 1.2.1 精神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变化,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常反应,若太过就会 影响体质。如绮石在论虚劳病因时讲:“七情不损,则五劳不成。”寒凉派医家刘完 素讲:“情志怫郁,逆火内生。”说明情志过极可形成阳热内盛的体质。补土派医家 file:///E|/qk/szgygy/szgy2000/0007/000758.htm(第 1/5 页)2010-3-23 8:50:31 时珍国医国药000758 李杲说:“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认为情志刺激能滋助心火,壮火食气,形成虚 弱体质。 1.2.2 饮食因素:人身之气血来源于水谷所化生,说明体质与饮食水谷有关,经常饥饿 失饱则素体虚弱,五味过嗜则引起脏气偏胜或偏衰而形成不同的体质。《内经》有 言:“甘令人中满,肥者令人内热。”寒凉派医家刘完素生于北方,风土刚燥,百姓 冬则围火,夏则饮冰,脍炙醇浓,饮食牛羊乳酪,从而形成阳热内盛的体质。可见体 质与生活条件及饮食有关。 1.2.3 地理环境因素:地域环境不同,人们对其环境产生不同适应性而形成不同体质。 如温病学派医家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说:“吾吴湿邪害人最广。”攻邪派医家 张从正在阐述汗法禁忌时讲:“南陲之地多热,宜辛凉之剂解表,朔方之地多寒,宜 辛温之剂解之。”说明地理环境不同,个体体质就不同,因而用药各异。 1.2.4 疾病因素:既病之后必然影响人体气血阴阳的变化,大病久病之后体质必虚。绮 石在论虚劳成因时就明确指出,虚劳病因与病后及医药有关。 1.2.5 体育锻炼因素:人体体质不是永恒的,在一定的内因和外因作用下,可使原有体 质发生改变。唐代孙思邈在谈养生时说过,常欲小劳,不妄作劳,因为“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是因其运动故也”。 1.2.6 社会因素:一定的社会制度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