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药用法及疾病预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蟹药用法及疾病预防.doc

河蟹上市前的用药选择 河蟹在捕捞上市之前药剂选择要得当,否则影响河蟹的回捕率和商品率,从而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一、外用药剂,一般选择漂白粉、澳氯海因或二氖海因、硫酸锌、甲壳净等即可。 l.漂白粉:漂白粉在所有氯制剂药物中有效氯合量最低.成熟之前若用高氯制剂的药物如强氯精(合有效氯90%左右),对河蟹器官组织刺激性大,易引起不良反应,导致提前打洞或逃逸,甚至引起死亡、从而影响河蟹的回捕率。 2、溴氯海因(或二氯海因):海因类消毒剂能使水体中有效氯始终保持均衡,使水体长期维持杀菌状态,其杀菌力强,广谱高效,药效不受水体环境影响,且对河蟹刺激性小、因此能有效控制河蟹生长后期病原体、使河蟹安全成熟。 3.硫酸锌:硫酸锌晶体俗名皓矾.有较强的杀病原体能力和收敛作用。能有效杀灭累枝虫、 聚缩虫等原生动物;硫酸锌中合有多种矿质元素如铁、铜、硼、镁等,这些矿质元素在水体中能有效调节蟹体细胞内外渗透压,因为河蟹成熟前体细胞内渗透压升高.经常处于低掺透压的淡水环境易死亡。河蟹捕捞上市之前使用硫酸锌能使蟹体表面清晰。同时维持渗透压, 从而提高商品率和回捕率。 4.甲壳净:对于一些体表有长毛现象的河蟹.捕捞之前使用甲壳净或暂养时使用甲壳净能有效去除体表垃坝。 二、内服药剂、一般选择痢特灵、氟哌酸、磷酸氢钙、生长素、复合维生素等。 1.痢特灵:捕捞前河蟹吃大量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引起肠胃炎,因此需经常服用痢特灵。 2.氟哌酸: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对细菌具有杀灭作用等优点.对防治后期细苗性病害效果好.如防治甲壳溃疡病效果明显。 3.生长素:生长素富令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蜕皮激素及合成激素所必需的甾醇类物质,可防治河蟹蜕壳不遂症,河蟹在成熟前最后一蜕壳环境条件差,容易引起蜕壳不遂、因此此时需服生长素,以提高蜕壳能力。 4.磷酸氢钙:内服磷酸氢钙能有效地补充钙、磷元素,当缺钙、磷时河蟹生长减慢、从而影响河蟹成熟前体重增重幅度。 5.复合维生素:其富合河蟹生长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促进河蟹生长. 避免营养缺乏症的发生,缺乏维生素能引起河蟹食欲不振、蜕壳周期延长、甲壳不能钙质化等症。 三、禁用药剂,如孔雀石绿、硫酸铜等重金 属盐类。酸酸铜后期使用容易引起断肢,同时妨碍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等的作用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及生长;孔雀石绿有致癌作用,后期使用影响河蟹品质,不能成为出。商品,同时也妨碍肠道酶的作用,影响水产动物摄食及生长 河蟹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事业不断发展,面积不断扩大,病害发生越来越多,越来 越严重,现根据河蟹在繁殖、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疾病特征介绍如下, 一、几种疾病的特征及病原体 (一)河蟹繁殖期间的几种疾病特征 1.抱籽亲蟹的掉卵抱籽亲蟹在升温催熟过程中发育的卵不断掉落,有时亲蟹自食其卵,这使抱卵率大受损失,这是水环境因子中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污染和水温等引起。自食是因缺乏适口的饵料及微量元素钙和维生素C引起的。 2.蚤状幼体向1—2期变态时,幼体不能开口进食,发生第一次大量死亡,这主要是引用的老化水,投喂的藻类也不适口,并有部分蚤状幼体变态畸形等引起死亡。 3.蚤状幼体向4—5期变态时,发生第二次大批死亡。这主要池底残饵增多,霉菌快速生长, 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发生,pH值升高,原生动物中的聚缩虫、纤毛虫生长增快,这引起死亡。 4.蚤状5期变大眼,变态不过来,第三次死亡,这时细菌中的弧气单胞菌大量发生,这是超标使用抗菌素,产生抗药性,以及饵料质量不佳等导致死亡。 5.大眼幼体第3—4天淡化过程中死亡,主要是用饵料不适,细菌肠炎发生,对快速淡化水不适应,有的使用深井水不经过暴晒增氧等措施直接使用而引起死亡。 6.大眼幼体出售前的大批死亡,这主要是不少单位为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大型卤虫 和淡水冷冻水蚤及人工加工的配合饲料不当等引起的死亡。 幼蟹(豆蟹)Ⅰ—Ⅴ期时,爬上岸不下水症:目前发病死亡率最高的是1期蜕皮后2期幼蟹过度时,在水中不吃食,爬上岸边及水草上不下水,如泼下水后,便会立即死于水中现在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死亡率高达95%,经调查这主要是鳃丝感染细菌性疾病,蜕皮时未蜕下鳃丝旧皮,另外鳃丝长有纤毛虫、pH值忽高忽低、淡化速度过快等因素,造成1期幼蟹生病而死亡。 (三)黑壳病 病蟹壳呈灰黑色,坚硬钙化、不吃食、爬上岸边的无水处撑起十足、腹部悬空、不吐泡沫、蜕不下壳。用小刀敲背壳,能打出一个空洞,空洞不外流体液内已长出新的软壳。初患病时,病蟹爬上岸边离水面10—20厘米处停立,一有动静立即逃回水中。患病严重时则行动呆滞,不能逃回水中,不久便死于岸边。这种病大部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