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作用机理浅述.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究.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 (4): [15]谢甦,李丽红.艾灸关元、足三里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贵阳中医 学院学报,2003,25(2):44 [16]唐照亮,宋小鸽,侯正明,等.艾 肾俞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9,18(5):53 [17]杜艳军,宋杰,孙国杰.艾 对老年大鼠Caspase-3蛋白在凋亡信号转 通路中的影响 [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7):34 [18]杜艳军,孙国杰.艾灸对老年大鼠神经元线粒体超微形态计量学的研究[J].中华实用 中西医杂志,2005,18(23):1862-1863 [19]梁欣,吕明庄,贺志光.耳针、艾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血清褪黑素含量及其昼 节 律性的影响[J].中国针 ,2004,24(8):573—577 [20]艾双春,钟蓝,廖方正,等.电热隔药灸对老年人性激素的影响[J].中国针 ,2002, 22(3):168-170 [21]吴中朝,王玲玲,刘跃光,等.艾 对老年人血液载脂蛋白研究[J].中国针 ,1998, (5):261. [22]陆瘦燕. 针 温针 伏针 伏 .中医文献杂志,1994,12 (3):36-39 艾灸疗法作用机理浅述 许焕芳 赵百孝#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 推拿学院 北京 100029) 【摘要】在总结近十年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艾的药性作用及成分、温热效应、 光辐射效应、艾燃烧生成物的成分及作用、芳香疗法及综合作用等方面对艾灸疗 法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予以介绍。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项目(2009CB522906);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项目 (2009JYBZZ-XS053) #通信作者:赵百孝 (1963—),男,教授。研究方向: 法作用原理的研究。 Tel:010 E-mail:baixiao100@ 作者简介:许焕芳 (1982—),女,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E-mail:xuhuanfangtcm@ 459 【关键词】艾 ;作用机理;综述 艾灸疗法是用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绕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 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 法。其历史悠久,治症甚多,寒热虚实皆可用之,有 “灸治百病”之说。然观当 今之临床,艾灸疗法的使用式微。为更好的继承与创新,探讨艾灸疗法的作用机 理及应用规律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仅就目前艾灸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予以综述。 纵观近十年相关文献,艾灸疗法作用机理主要涉及艾的药性作用及成分、温 热效应、光辐射效应、艾的燃烧生成物及芳香疗法等五个主要因素及其综合作用。 现分述如下: 1.艾的药性作用及成分 艾为 材,首载于 《五十二病方》,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 发现了多种可用于施灸的材料,如桃枝、桑枝、药锭、药捻、灯心草及一些芳香 发泡的材料等,然而传承至今并广发应用于临床的仍是艾。艾之所以成为最佳施 材料,除了其来源、炮制及操作的优势外,更重要的在于其具有明显的温通特 【1】 性 ,这一点恰与灸法的作用相契合。诸多本草医籍对艾叶的药性做了详细的记 载。《本草从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 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 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以之 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本草纲目》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 微辛太苦,生温熟热, 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之则透 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苛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本草正》载:“艾叶, 能通十二经脉,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 之滞……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 百病,或炒热熨敷可通经络,或袋盛 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其 “生温熟热”“ 阳之性”“回垂绝元 阳” 不言其温热之功,而 “通十二经”“透诸经”“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又 无不言其疏通经络之用。由上可见,艾叶作用之广、之效,皆得益于其显著的温 通特性。 艾叶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基础之一。因品种、产地、采摘时间、 提取方法等的不同,艾叶成分的含量略有差异,然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