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前家禽疾病难以控制的原因及对策 贾攀道 华夏集团技术总监2010年以来我国家禽疫病防控中,使用疫苗 的预防难度逐步加大,常规方案控制难度也 明显加大。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禽群 、不同圈舍治疗效果不一。同样的病例,使 用同样治疗方案,效果差异很大。这都给整 个家禽行业人员及单位造成极大的困惑。我 们如何认识当下家禽疫病现状? 一、影响家禽疫病难控的主要因素 (一)生物安全措施仍不被重视 禽场隔离、消毒基本措施执行力差。很多禽场没有严格有效消毒措施和隔离概念,工作人员进出随便;做不到每次真正有效消毒;尤其是80%兽医人员,每天都连续巡防、处理多起发病鸡群,病死鸡在场内随意剖检,没有做到死后焚烧、深埋要求; 甚至有60%养户愿意让兽医在鸡舍内进行剖检,这都是疫病迅速侵入健康鸡群、导致连环发病的最主要原因; 消毒对大部分鸡场来说是应付;常见的所谓消毒只是对脚底进行踩踏消毒,没有对全身进行有效彻底消毒; 饲养密度大; 同进同出饲养原则落实不到位; 养殖户在饲养、管理、技术等方面缺乏教育或有效引导。 (二)种鸡存在的问题大 我国种鸡行业管理看似有条不紊,实际大部分生产单位管理粗放、发病率高、病原垂直传播严重。这和我国种鸡饲养人员层次差异有关,中、小型种鸡场多是“游击型”,没有专业饲养管理人员和兽医人员,饲养管理、疫病预防意识淡薄。 (三)饲料质量差 由于养殖集约化、规模化、行业扩增化及工业用途广泛化的出现,使玉米、豆粕成为行业紧缺原料。这些原料收获、收购、保存、运输、加工环节粗放,使其质量严重变差。尤其霉变是最主要的一个广泛现象。 导致近几年霉菌性肌胃炎、霉菌性肌胃腺胃炎持续不断发生,并且成为行业内一个难控的重大生物安全问题。同时导致我国家禽新增一个最基础、危害最广泛的免疫抑制病,把我国禽群健康推向高度免疫抑制状态。 (四)商品代免疫抑制危害加重 种禽的免疫抑制病以及其它病原垂直传播对 商品代影响至关重要;同时,商品代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IBD、IBV、AIV、NDV等都可以直接引起禽群免疫抑制。 根据大量的资料及研究证明,目前我国家禽有80%禽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严重免疫抑制禽群占50%,有90%家禽胸腺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偏小萎缩,90%禽群出现接种疫苗时免疫效果不理想、甚至发病。这都是导致当下疫病难控的主要因素。 (五)同类病原双重感染在逐步加重 商品代禽群AIV(流感)、NDV(新城疫)、IBV(传支)、ITLV(传喉)、IBDV(法氏囊)等的感染机会明显增加。根据国家有关单位证实,目前临床上两个以上病毒同时感染禽群的病例极为普遍。临床发病形式普遍是:AIV(H9、温和型H5)+ NDV(或IBV、ITLV、IBDV)+细菌感染+致病因子。其中病毒性疾病以H9或温和型H5+NDV混合感染为我国目前主要发病形式。 NDV、AIV在禽群中感染率几乎是对等的,甚至打破了以NDV为主要病毒感染的现状。AIV临床感染甚至大于NDV的感染;AIV同样也增加了和其它病毒病混感的几率,经过研究证实ITLV(传喉)病例中有30%并发有H9病毒。这种复杂的发病形式正是导致疾病误诊、治疗原则错误的主要原因,从而出现同病不同效,同方案不同效的关键所在。 (六)我国家禽兽医技术有待于提高 种鸡方面的兽医服务人员:种鸡兽医服务人员不但要精通管理技术,还要精通兽医技术。并且对普通病、营养病、免疫抑制病、国内每年流行病都要精通熟知。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学习和培训,要做一个真正综合管理者。如有疫病发生,一定要结合行业中优秀技术专家建议,必要时做到场内监督指导,以便于排除更多隐形疫病的发生。 商品代禽群技术服务人员:能够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利用网络收集禽病信息,扎实兽医管理技术。及时了解其它地区家禽疫病发生状况;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调整禽群保健、预防、免疫接种程序。选择合适、有效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不能过于依赖原粉。 (七)家禽疫苗质量不稳定,免疫效果不理想 根据我国兽医医药监督所几年来的信息显示,我国家禽疫苗污染严重,给家禽业发展带来极大威胁。主要是免疫抑制病毒、支原体存在较多。导致禽群免疫系统出现极大的漏洞。其中流行最广泛的AIV。 由于变异毒株不断出现,目前H5R-4-5苗也出现明显的保护不完全现象,况且没有较好的冻干苗做黏膜免疫。临床上接种疫苗诱发疾病,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疫苗污染。部分厂家生产的灭活疫苗,仍然存在甲醛超标现象,注射后局部红肿,产蛋率下降,引起胸腺肿胀等。 (八)养殖单位用药混乱,耐药性增加 药物配伍不科学、任意加量的现象普遍存在。遇到混合感染的病例治疗效果不明显,同时也没有更多的敏感药物进行选择,这也是引起疾病难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