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儿童文学“多文本一体化”教学模式
儿童文学课程,因学科自身的特点,加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地位,教学中应充分呈现其丰富性、人文性、多元性的特点。多文本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改—编—创模式和表演模式为重心,重视实践,突出技能,活化文本,整体设计,立足学生能力全面发展,不失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儿童文学的教学原则
儿童文学是指主要以儿童为受众,通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以儿童易于接受的语言创造的富有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1]常见的儿童文学体裁主要有儿歌、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童话、寓言、图画书、儿童戏剧等。虽然是以年幼的儿童为主要受众,也正因为如此,考虑到儿童的接受水平和作为受教育者的特殊性,某种程度上说其创作其实比一般成人文学难度更大,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从来都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如《彼得兔的故事》、《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猜猜我有多爱你》、《母鸡萝丝去散步》、《逃家小兔》、《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丑小鸭》、《快乐王子》、《彼得·潘》、《爱丽丝漫游奇遇记》《淘气包埃米尔》、《长袜子皮皮》、《草房子》、《夏洛的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宛若浩瀚海洋中的粒粒明珠,璀璨夺目又数不胜数。
而作为一门课程的儿童文学,也长期被作为高校中文专业方面的一个常见组成部分,不可谓不重视。但对于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法研究,却常常湮没在分析解读语文的教学法泥沼中,在通过对作者、人物、情节、主题的种种解剖中割裂了儿童文学艺术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内在统一。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又出现了以播放音像资料(与儿童文学作品相关的视频、音频)代替纸质文本传统教学的现象,可以说,现在的儿童文学课堂正游走在死讲和不讲两种极端化的中间地带,积弊难返。
笔者认为,从其学科属性和文学特性出发,适宜的儿童文学教学原则至少有以下几条:①尊重儿童原则:让学生(儿童)自己主动阅读,体味,不越俎代庖,但要注意必要的点拨。②立足文本教学与多文本互读互解相结合原则:要立足纸质文本教学,不能以视频放映代替纸本教学,更不能取消文本教学一看了之,但要注意把纸质文本、电子文本、现实文本贯通互读,扬长补短,发挥多文本的各自优势。③回归能力原则:要着眼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协调、深入发展来创设教学,要打通各种儿童文学形式和不同教学模式之间的壁垒,优化设计,推陈出新,重视实践,突出技能,力争使学生能力更快更好地发展。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当前儿童文学课程教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更新理念,全力打造一种多文本互读的一体化儿童文学教学模式。
二、儿童文学“多文本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多文本一体化儿童文学教学模式,是指活化文本,整体设计,重视实践,突出技能,立足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在现阶段,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可行的两种主要模式是“改——编——创”模式和表演模式。
1.改——编——创模式
改——编——创模式在传统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就有其身影,但多停留于促进学生掌握已有文本的改和编上,缺乏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位的创写意识。改的主要形式有:⑴改角色:使学生明白角色的预先设定性,该角色设定的合理性。改,并不是随心所欲地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如《小马过河》中的小马改为小松鼠情节还会保持原样吗?《绿野仙踪》中那个活泼、可爱、善良、勇敢的桃乐丝与《拇指姑娘》中漂亮、娇气、袖珍、柔弱的拇指姑娘互换角色合适吗?《彼得·潘》中那个永远长不大的调皮男孩彼得·潘改为《小王子》中天真、幼稚、纯洁、忧郁的小王子将会怎么样呢?……当然都不可以,可见每个角色的设定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特殊性,它们规定着角色自身的性格/行为逻辑甚至最终命运,改编过程须以符合角色的性格/行为逻辑为前提。⑵改情节:使学生明白情节的合理设定具有整体性。不同的情节设置与走向反映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要从各种假设和改造中逐步使学生掌握情节丰富的表意功能,如《快乐王子》结尾可不可以改为让小燕子飞到埃及等处去过冬?不好,那样严重削弱了故事的悲剧价值,难以深刻突出快乐王子的大爱精神。同样,《丑小鸭》中那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一出生就遭嫌弃,然后离家出走、四处流浪并在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天之后终于变成美丽天鹅的情节也不可改变,因为安徒生正是要通过丑小鸭的曲折、坎坷及磨难来表现自我涅槃,抒写安徒生之“志”。⑶改主题:使学生明白儿童文学的形式与主题是内在呼应的,明白儿童文学思想性和艺术性必须统一的道理。如《农夫和蛇》的主题改成那条冻僵的蛇苏醒报恩行不行?不行,因为蛇是冷血动物;那么《长袜子皮皮》的主题能不能改成一位待人彬彬有礼、热爱学习的乖乖女皮皮成长的故事?当然也不行,因为在这部作品里,这位“勇敢、坚强、特立独行且富有娱乐精神、天然孩子气的乡村女孩”,[2]无论是她的名字“Pip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