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史记》人物情结之接受美学透视.pdfVIP

李白与《史记》人物情结之接受美学透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卷第3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3No.3 OFBEIHUA 2002年9月 JOURNAL UNIVERSITY(S。ciaISciences) Sep.,2002 李白与《史记》人物情结之接受美学透视 宋嗣廉 (北华大学,吉林吉林132033) 摘 要:李白自觉地“接受”了司马迁“爱奇”的审美原则,对众多《史记》中的“畸 人”进行了再生产、再创造。这种再生产、再创造的情结来自于创作主体对“汉唐气象”的感 悟;来自于创作主体对“畸人”们的“企羡”;来自于创作主体与“畸人”“对话”的强烈需 求。 关键词:接受美学;爱奇;企羡;对话 “爱奇”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构建了一座 “接受”的。《史记》的研究也是如此。接受美学 “畸人”的画廊。在盛产诗歌的大唐二千二百多诗 认为,接受不是移植,接受具有“对话性”的特 人当中,对这座“画廊”情有独钟的,当首推李 点,是接受者的主体再生产、再创造的过程;是 白。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李白与杜甫 接受的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 诗歌风格时说:“比之文,李白则《史记》,少陵 价值、属性进行主动选择、接纳或扬弃的过 则《汉书》也。”…“爱奇”是司马迁重要的审美 程。”怛J而要实现这一过程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 原则;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李白也自觉地“接受” 观条件的。 了这一原则。粗略统计,陈伯海主编的《唐诗汇 接受文学理论体系有一个重要观点:“作品本 评》收入为诗评家普遍关注的李白305首诗歌文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是连接创作意识与接受意 识的桥梁。是前者向后者转换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高文主编《全唐诗简编》收入332首)中,吟咏 《史记》人物的有10首;作为典故出现的《史记》 它的作用在于能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赋予本文 人物竟达100多个;有的一首诗中连用6个《史的未定性以确定的含义,填补本文中的意义空 记》人物典故。李白诗歌“画廊”中的英雄性格, 白。”[3】《史记》的“本文”就具备这样的特点: 诸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姜太公,视功名富贵 “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昔人谓子长文字,微情 如草芥的义士鲁仲连,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 妙旨,寄之笔墨蹊径之外。”HJ这就激发了“接受 主燕昭王,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郦食 主体”的理解和想象,给“接受主体”以想象和 其,及李白以之自况、自许的张良、韩信、剧孟 理解的广阔空间。作为“接受主体”李白所处的 等等,可以说都是从《史记》“接受”过来的。 盛唐,与大一统的汉代的风气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以往,在文学继承与发展的研究上,往往多 故通称之为“汉唐气象”。这两个气度恢宏的社 注意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以及后者对前者继承与发 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带来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展的结果,而很少注意被影响的“主体”是怎样 表现出高度的自信心和开放性,从而激发了人们 收稿日期:2001—09—11 作者简介:宋嗣廉(1932一),男,吉林德惠人,北华大学教授。 · · 42 万方数据 奋发向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以时为大”的 卫国抗击匈奴的英雄群体: 《史记》 “实录”了一群叱咤风云、豪迈进取的 骏马似风飙,呜鞭出渭桥。 “倜傥非常之人”。而“骏发豪放”、“好事喜名”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苏辙《诗病五事》语)的李白与他们的心是相通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的。“太白胸中浩渺之至,汉人皆有之,特以微言 作为接受的主体诗人李白,面对历史的“实 点出,包举自宏”。[1]心心相通的情结,使李白创 录”,既没有原封不动的“克隆”,又没有随

文档评论(0)

xwbjll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