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的多元词汇化及认知解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晚”的多元词汇化及认知解释   摘 要:现代汉语中的“早晚”是由古代的反义并列短语词汇化而来的,在词汇化过程中,它不是沿着单一路径演变的,而是存在多重演变路径,发生了“多元词汇化”,本文将对这一辐射状演变轨迹及其动因进行描写和阐释。   关键词:多元词汇化 隐喻 类推 情态化   反义并列双音词是指构成并列双音词的两个语素,在参与构成双音词时的义位相反或相对[1](P305)。“早晚”便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活跃的一个反义并列时间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其释义如下:(1)早上和晚上:他每天早晚都练太极拳;(2)或早或晚:这事瞒不了人,早晚大家都会知道的。(3)时候:他一清早就走了,这早晚多半已经到家了;(4)泛指将来某个时候:你早晚上城来,请到我家里来玩。那么这些义项是怎样衍生和发展的?其演变轨迹是怎样的?各义项之间的嬗变关系如何?“早晚”是何时成词的,词化后又有哪些发展变化?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一、询问时间“早晚”的词汇化及“将来”义的衍生   “早晚”最初连用是在先秦时期,不过我们仅在《韩非子》中发现1例:   (1)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则入多。(《韩非子·难二第三十七》)   上例中的“早晚”宜解读为“过早或过晚”,在句中充当定语,是并列短语不是词。   汉至魏晋,通过《汉籍全文检索》(第四版)穷尽检索到11例“早晚”连用的用例,但其语义还没有融合,可表示“先与后”“早或/还是晚”“早上和晚上”等义,如:   (2)生有早晚,禄相当直,善恶异处,不失铢分。(《太平经合校卷》)——先与后   (3)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齐民要术卷第一》)——早或晚   (4)尚子昔薄宦,妻孥共早晚;贫贱与富贵,读易悟益损。(陶渊明《尚长禽庆赞》)——早上和晚上   (5)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抱扑子·内篇卷之十三》)——时间   以上(2)—(4)例中的“早晚”仍然是并列短语,因为“包含两个语素的双音组合,在中间或前后加上别的词语(主要是虚词),意义和功能基本不变的,一般可以认定为词组,反之是词。”[2](P42)并且从语义上来看,此3例中的“早晚”表达的是一正一反两个概念,其语义还没有融合。例(5)中的“早晚”与“常制”相对举,而“常制”在魏晋时期已经是一个凝固的词,表示“旧时的形制,通常的制度”等义[3](P23-24),所以这里的“早晚”可以理解为“常规的时间”,看做短语到词的过渡,是短语到词的接口。因为据程湘清[4](P58):区别词和词组,结构标准是可靠的,意义标准显然是不能忽视的,至于对举和频率则只能作个参考,因为古人在修辞上讲究对偶,并不像后来格律诗那么严格,出现在同样句式、同样位置上的双音组合是词还是词组并不见得是一致的。   直到北朝《洛阳伽蓝记》,“早晚”才真正成词,见例:   (6)太尉府前塼浮图,形制甚古,犹未崩毁,未知早晚造?(《洛阳伽蓝记校注卷第二》)   (7)有洛阳人赵法和请占“早晚当有爵否?”(《洛阳伽蓝记校注卷第四》)   《颜氏家训》中亦有类例:   (8)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乙子称其父已往。时以为笑。(《颜氏家训集解卷第二》)   刘盼遂曰:此甲问乙子,乙将以何时可以枉过,乙子不悟,答以其父已往,遂成笑柄。盖六朝、唐人通以早晚二字为问时日远近之辞,洛阳伽蓝记璎珞寺:“李澄问赵逸曰:‘太尉府前砖浮图,形制甚古,犹未崩毁,未知早晚造?’逸曰:‘晋义熙十二年,刘裕伐姚泓,军人所作。’”由此可见,上3例中的“早晚”均是询问时间,表示“什么时候”,此时的“早晚”已经成词,因为在句法位置上其都位于谓词前,并且在语义上其不再代表两个相反的概念,而是两个语素合成后共同表示一个概念,用于询问时间。不过此时的“早晚”还不是副词,只是相当于现在的疑问代词。   “早晚”询问时间用法一直沿袭到唐宋,并且见次率较高,其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用于询问过去之事,如:   (9)急呼其子曰:“此曲兴自早晚?”其子曰:“顷来有之。”(《北史卷九○·列传第七八》)   (10)迁又回:“和尚自离曹谿,什么时至此间?”师曰:“我却知汝早晚离曹谿?”(《五灯会元·卷五》)   (二)用于询问未来之事,如:   (11)早晚是归期,苍穹知不知。(《全唐诗·第八八九卷·菩萨蛮》)   (12)常问三命僧化成曰:“吕参政早晚为相?”化成曰:“吕给事为参政,譬如草屋上置鸱吻耳。”(《东轩笔录卷之七》)   (三)用于询问现在的时间,如:   (13)山置经曰:“日头早晚也。”师曰:“正当午。”(《五灯会元·卷五》)   上例中“日头早晚也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