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威宁,一个贫困县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doc
威宁,一个贫困县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一名工人正在果场里搬运丰收的香梨。(杨文斌 摄)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孙宇峰、卜卫军、姜玉、范晓、许海林) 位于贵州西部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个农业县,同时也是贵州省人口最多的国家级贫困县。最近几年,为了摆脱贫困、增加农民收入,威宁县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
在威宁迤那镇青山村凉山组,不到30岁的黄静前年从甘肃打工回来,与同村的另外5个人合伙筹集资金168万人民币,成立了党参种植专业合作社。黄静说:“我想在那边只是打工而已,一年只能挣三万块钱左右,在那边也是从事中药材种植,我就想回来自己种,带着农民一起种中药材,所以我就成立了这个合作社。”
目前,黄静的合作社有社员56名,他们所种植的党参是从甘肃引种过来的,由于是贫困县,这里享有国家的特殊政策,虽然党参苗由合作社引入,但是费用是由政府来支出。
59岁的周德荣是合作社的社员之一,参加合作社以后,他对自己的收入变化非常满意。周德荣说:“以前种玉米和土豆收入也不大,仅仅是维持生活,选择种这个药材可以说收入翻几倍。如果跟合作社一直合作下去,在我们这个地方再过几年,年轻一些的可以买汽车了。”
在选择党参之前,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谨慎的黄静专门邀请了农业专家来到自己的家乡,深入考察当地的环境适合种植哪些经济作物。
黄静说:“在我们这个地点呢适合种党参,土壤、气候和高海拔都非常适合种党参,在我们这边种的党参比其他地方的药效好,还有一个优势,党参是食药两用的,所以我就选择了种党参。”
合作社现在种植了370亩的党参,不过,在他的影响下,凉山组已经种植了800亩的党参。事实上,黄静选择种植党参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在甘肃打工时就是从事党参种植、销售工作,对此他不仅熟门熟路,而且也已经和甘肃的销售市场有了联系,这样,他们种植的党参就不愁销路了。
黄静说:“合作社负责联系公司,以‘合作社+基地+市场+农户’为运作方式,慢慢地把市场打开,把党参这个品种推广开来,带领更多的群众去种党参。”黄静介绍说,种植党参以后,这里的农民年平均收入要比往年增收1200元左右。对于合作社的发展前景,黄静信心满满。下一年我的合作社把社员增加到2000人,把种植面积扩大到6000亩左右,然后把党参上面的尖可以食用的芽菜销售到菜市场里面,光是把尖卖掉就可以把投入的本钱抓回来,剩下他们卖的就是纯收入了。
在迤那镇,像黄静这样的合作社还有十来个,副镇长马旭介绍说,为了提升农民收入,镇里采取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策略,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马旭说:“结构调整以后,比如种党参一亩地纯收入5000多元,以前种土豆只有1000多,如果把一亩土豆换成一亩党参,亩均产出不就增长了3000多,今年我们的烤烟收入更好,家庭收入上十万的很多。我们思路是经济作物面积扩大,粮食作物面积缩小,因为土地是有限的,是不变的。”
事实上,变化是发生在最近三、四年间的。威宁县委书记杨兴友介绍说,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威宁长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非常单一,这是农民收入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兴友说:“产业结构非常单一,整个威宁几百年来就是洋芋(土豆)、玉米,而且产量不高,所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500多元,也没有工业。贫困发生率比较高,按照现在的标准,有40多万贫困人口。”
为了尽快改变贫困状况,威宁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他说:“我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粮食产品调优,经济作物调宽,支柱产业调壮,土地使用调活,农机事业调快,经济总量调大。中药材种植从几万亩搞到了42万多亩,苹果发展了12万亩,核桃占了60多万亩,蔬菜从30多万亩搞到了70多万亩。结构调整了,调对路了,发展就快。大力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的成立,不管你是运输协会、马铃薯协会,还是荷兰豆生产协会,全县已有52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成立起来,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助推了农民的增收。”
据预测,今年,威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从2009年的2500多元增加到5600多元;全县生产总值从50亿元增加到120多亿元。
与黄静同样是返乡创业的唐桂芝,则选择了农产品深加工。
威宁素有“荞乡”之称,是贵州苦荞生产的重要基地,这里生产荞酥的历史超过600年,唐桂芝看好了这个商机。不过,由于资金有限,唐桂芝的厂子规模很小。2011年威宁成立了经济开发区,唐桂芝成功入驻孵化园,获得了条件优越的厂房,她用腾挪出来的资金购置了心仪已久的生产线。
唐桂芝说:“厂房有6000多平方米,园区这边他们把厂房建起来,我们就光是投资我们的生产线、设备进来,我们就可以生产了。电、水全部都给我们搞通。”
据威宁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肖良平介绍说,为了能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