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沃土.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沃土.doc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沃土 ——忆在母校一0一中的学习和生活 1957届高三1班 王英民、卞春元、赵进民、袁怀雨、李石生(执笔) 我们五七届高三一班的同学,在圆明园这块土地上学习生活了六年。从1951年到1957年,是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时期,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母校从解放区迁到北京后向正规化发展的初创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沐浴了母校的雨露阳光,使我们长大成熟,为走上社会,报效祖国,积累了知识和力量。每每忆起在母校时的学习和生活,无不感慨万千。 理想的种子从这里萌发 理想和信念支撑着我们一生的奋斗。是母校教育我们,作为一个新中国的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这种教育不只是通过课堂和教科书,还渗透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和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体现在老师们的一言一行中,同时也受到当时整个社会氛围的深刻影响。我们从中不断得到启迪,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想,打下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稳固基础。 校歌教我们“老老实实服务于人民”。我们刚上初一时,学校的名称还是“北京师大附中二部”。每到学校集会时都要唱师大附中校歌(改成“师大二附中”、“101中”后又有新的校歌)。记得歌词是: “红旗飘, 太阳升, 中华儿女庆翻身。 革命首都新师大, 建设人民新附中。 理论实际要一致, 开着校门向工农。 我们,我们要养成好品行: 爱祖国, 爱人民, 爱科学, 爱护公物, 爱劳动。 健康、好学、团结、前进。 要作人民的好学生, 永远跟着毛泽东。 学习新民主主义文化, 准备建国的本领, 老老实实服务于人民。” 唱着校歌,我们明确了“五爱”是应该养成的品德;“健康、好学、团结、前进”是应该坚持和发扬的校风;“准备建国的本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目的;“老老实实服务于人民”应该成为我们的崇高理想,也是做人的准则。 集中进行理想教育。记得也还是我们上初一、二年级时,学校曾对全校同学集中进行过一次“树立革命理想”的教育。同学们集合在教学楼前,江山野老师向大家作了长篇动员报告,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为着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学习。他那富有感召力的话语久久难以忘怀。记得就在这次教育活动中,高年级有一批大哥哥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低年级也有一批“红领巾”光荣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改为“共青团”)。那时党团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而且入党入团的条件掌握得较严。由于学生党员人数较多,还单独建立了党总支。在党团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下,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英雄模范人物事绩的感染。英雄是每个同学心中的楷模。当时大家听到许多英雄故事,像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故事,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敌人枪眼的故事,邱少云宁愿烧死自己也不暴露目标的故事,吴运铎为制造弹药九死一生的故事,以及苏联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青年近卫军奥列格的故事,普通一兵马特洛索夫的故事等等。每一个故事都会引起内心的强烈震撼,然后会进行一番设身处地的思索。而每一次思索都会引起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学校为了帮助大家树立起远大理想,曾先后邀请杨尚昆、习仲勋等领导同志来作形势报告,请吴运铎、冯雪枫等同志来专门讲理想、讲修养。有的报告虽然没有讲许多大道理,但对解决像“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这样的问题也很有启发。记得曾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来作过一次报告,他就讲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艺术家只有深入生活,细心观察生活,老老实实向生活学习,向劳动人民学习,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这一点给大家以深刻印象。 从文艺作品中吸取营养。那时在课余时间大家喜欢看小说、看电影。但是看场电影也不容易,学校自己只有一台16毫米的小型放映机,还得到市影片公司去租片子。要看35毫米的大片子就得步行到西苑中直机关的露天礼堂去看。当时国产影片还不多,主要是苏联的译制片。战争题材的影片像《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攻克柏林》、《夏伯阳》等等。反映建设题材的影片像《幸福生活》、《忠实的朋友》等。记得《幸福生活》讲的是集体农庄的事,那库班河的美丽风光,库班草原上金黄色的麦浪,田野上奔跑的拖拉机和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庄员们丰收的喜悦,青年男女浪漫的爱情……,多么令人神往啊!不是说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吗?以后我们也要有集体农庄,也要有康拜因。我们要亲手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虽然我们那时对苏联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更谈不上高度的理性认识,但从这些小说、电影中还是能够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的。 我们当时的理想其实是很朴素的,就是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使国家富强起来,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此,今天就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对将来干什么,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要当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有的要当建筑学家、水利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