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维护..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心理健康维护..ppt

宜昌市第二中学 齐光环 主讲简介:特级教师 市正高职高级教师 市学科带头人 历任年级主任、学校团委书记、政教主任等职。曾获湖北省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主编或撰写了《学能步步高》、《润物无声》等专著。2007年、2008年先后被省教育厅聘请为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授课教师。 德育和智育的含义 德育: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智育:发展智力的教育。有时也单指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 ____《现代汉语词典》 一、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人类最早的教育即德育,教学的目的是教人做人,学习知识是为了求德求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显现人的本来德性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培养和谐、自由公民的雅典教育,训练勇敢、忠诚武士的斯巴达教育,教人忍耐、顺从的宗教教育,其目的皆在于培养品质、教人做人 。 ? ●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到来,社会对知识的需求提高,尤其在科技竞争和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教学常常是出于一种实用的考虑, 就渐渐“智育化”了,智育逐渐从德育中分离出来。教学中的德育与智育的矛盾也便因此而生 。 ●在我国,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牵引之下,片面追求升学率蔚然成风,学校教育中智育与德育越来越脱节,二者的矛盾更加突出。 德育为体 智育为用 “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教育缺一不可之物” 。—梁启超 德育和智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为首,智育是核心。德育为智育服务,德育又是智育的灵魂。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五十年代 ●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 —文革时期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六大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七大 二、我国德育工作现状 “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德育工作滞后,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严重抵消了德育实效 德育合力不强 三、新时期德育工作应注重创新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目标:核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内容: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纪教育 、心里健康教育,本质上是做人的教育 ●阵地:课堂 ●原则:学生主体、因材施教、活动载体 ●方法:单向→双向、封闭→开放 结束语 中国学校今天的现状:学生不再单纯,校园不再安宁,教师不再权威…… 再过5—10年,我国的教育将整体进入独生子女教师教育独生子女学生的时代。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古今中外都未经历过的旷世难题。 我们将共同思考着﹑探索着…… * 做好班主任工作除了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更重要的是讲究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四、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1、读懂自己的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多和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 2、真爱自己的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捷尔任斯基曾说:“谁不爱孩子,谁就无法教育(孩子)”。还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爱的全体性,即对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一个也不能少”)。 ●第二个原则是爱的全面性,即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肯定学生的成绩包容学生的错误)。 ●第三个原则是爱的持久性,即将老师的爱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将爱进行到底”)。 3、严而有格、宽而有度的原则 “严”是严格、严谨,而非严厉、严惩;“宽”是宽容而非宽松、 放纵。 4、不把问题学生丢在路上 问题学生是偏离了常态的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5、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自我教育 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 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