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嫩江流域细石器文化.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谈嫩江流域细石器文化 邹向前 自从1928年中东铁路俄籍雇员路卡什金在嫩江左岸的昂昂溪发现细石器,至今关于嫩江流域 细石器文化的研究已近80年。但对整个嫩江流域的细石器文化至今尚缺乏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深 入的研究。以往对遗址的田野工作多是地表调查;研究也主要是关注石器工业的性质与传统:研究 方法也多是对石器、遗址进行类型学比较。由于断代上的欠缺或不足,使我们难以从特征差异不明 显的石器和技术来重建该区域的细石器文化史。本文试图通过遗址环境和文化特征来进一步探讨 嫩江流域细石器文化的性质,以引起专家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 一、生态环境 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之间的伊勒呼里山南麓,海拔1030米,向南经呼玛、鄂伦春自 治旗、嫩江、莫力达瓦旗、讷河、甘南、富裕、齐齐哈尔、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扎赉特旗、泰 来、镇赉、大安、肇源15个市县(旗),于肇源县的三岔河注入松花江,全长1370公里,是黑龙江省内 黑龙江水系最长的一条支流。流域面积282.748平方公里。 嫩江流域的地形地貌是由大兴安岭山地和松嫩平原两部分构成。 大兴安岭山地由中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河谷平原构成,其东坡山麓地带发育由台地和扇 形平原逐渐向松嫩平原过渡。山麓地带发育顺水系构成各级河谷的3级阶地,如甘河、雅鲁河、阿 伦河、诺敏河,这些河谷宽而浅,谷底平直,沿岸可见3级阶地。 松嫩平原是由高低平原、河谷平原和风沙地组成。 低平原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海拔在135—150米左右。淤泥质低平原即由古河道洼地和岸后沼 泽地构成。 河谷平原,分布在嫩江较大支流,包括一级阶地,高、低慢滩。河谷平原的地貌结构十分复杂, 它在大河谷中下游的边滩、心滩,叉流,河曲,天然堤,牛轭湖,岸后沼泽,大小湖泊均有分布。 此外,由于后期风力作用,砂丘、砂垄与砂地连绵起伏,在齐齐哈尔一泰康一泰来一带形成风沙 地景观。由黄色细砂构成部分固定、半固定沙丘。这是嫩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目前细石器遗 存多发现于大兴安岭山地、松嫩平原。遗址坐落的地貌位置规律性较强。 遗址的时代早晚与地貌位置相对高低的关系密切。同时,这一区域的植被也存在差异:嫩江流 域的大兴安岭东坡的山地区域为阔叶林植被;进入嫩江流域中、下游的松嫩平原区域为草原类型植 被,以草本植物为主。 通过文物考古调查,可知目前嫩江流域的细石器遗址环境可分为三个区域:即大兴安岭东麓山 区;松嫩高平原区;松嫩低平原区。较早的遗址出现在山区或山前平原等相对较高的台地上,逐渐 由山前平原向松嫩平原河流阶地、河流慢滩地等相对较低的地貌分布。 山前平原即属三级黏土质垄状高平原,海拔200—300米,如大子杨山、呼玛老卡、呼玛十八站、 [作者简介】邹向前.现工作于黑龙江省龙江县文物管理所。 ·23· 碾子山蛇洞山等分布在此类地貌。 松嫩平原河流阶地即属二级泥沙质波状高平原,海拔160~200米,如龙江景星缸窑、雅鲁河柞 木岗等遗址等分布在此类平原。 河流慢滩地即属一级低平原,海拔135~160米,沿嫩江两岸慢滩分布着百余处细石器文化遗 址。重要的有昂昂溪五福、滕家岗、霍托气、富裕的大、小高粱,泰来大坎等。 二、独特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经济形态 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因素很多,嫩江流域在自然景观上,特别是在气候、土壤、植被等组成上都 表现出极大的独特性。因此,嫩江流域细石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和它所处的特定的地理位置有着 密切的关系,嫩江流域的细石器遗址所反映的文化面貌有着较大的独特性。我们知道生态环境对 文化的最大制约表现在经济形态和生存方式上。嫩江流域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草原植被,这一生 态环境构成了复杂生态系统,植物和小型动物和水生物的丰富资源,造就了该区域的渔猎、狩猎、采 集经济。所发现的鱼骨、鱼鳞、贝壳、蚌壳及野猪、狗、兔、鸟、鱼和蛙的遗骸,也集中表现出先民们利 用水生资源为主的渔猎经济。这里的野生资源虽然有季节差异和波动,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保持了 资源的丰富性,如冬季的小型动物和破冰猎鱼等,都可以保证这里的人类得以生存。 古人类在选择生存环境时,总是直接受资源的吸引,嫩江流域当时正在处于水阔鱼肥、水草丰 美时期,是渔猎和采集活动的良好场所。如发现的细石器工具都与切割、剔挖、剥离有关;更多的骨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