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鏊
嚣 ▲束大学夸毅
鎏
‘‘
饮 中八仙的演化与李白为“翰林供奉”
的时问问题
赵睿才
摘要:考索现存资料,知盛唐“饮中八仙”有两说:一无裴周南,一有裴周南,迄今仍没有为大家认同的解
释。实际上,“饮中八仙”本来就不很固定,是盛唐俗传的结果,而人们乐道的长安会饮是不太可能的,李白
开元、天宝间两入长安的史实也为“饮中八仙”的演化增一佐证。同时,“翰林供奉”与“翰林学士”分野于
开元二十六年,及此年前后李白仍在长安为“翰林供奉”的史实表明:开元间李白确实到过长安,寓居时间
在十年左右。准此,李白这段时间的作品就需要重新编年、重新研究,《新唐书·李白传》也需要修正。
关键词:“饮中八仙”演化;盛唐社会;“翰林供奉”;开元二十六年
“饮中八仙”,又称“酒中八仙”、“酒中八仙人”,是指唐代善饮的八位名士,以杜甫名诗《饮中八仙歌》
而赖以流传。这八人究竟指谁呢?从现存的文献资料看有两说:一是杜甫《饮中八仙歌》所歌之贺知章、李
瓒、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人,一是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所谓
“时人又以公及贺监、汝阳王、崔宗之、裴周南等八人为酒中八仙”。这里,范氏没有举全,裴周南一人是杜
诗中没有的。杜甫是李白好友,范传正是李白好友范伦之子,且与李白后代有交往,故所举均应不虚。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而“饮中八仙”的演化,又涉及到李白入长安的次数与为“翰林供奉”的时间问题。
一、“饮中八仙是“醉态盛唐时代俗传的产物
八仙,一般认为是汉、晋以来神仙家们所幻设的一组仙人。到了唐代,“淮南八仙”的故事仍在社会上
流传,文人墨客的诗文中亦多以此为典故说神仙长生之事,如武则天《升仙太子碑》提到“淮南八仙”。此八
仙,实是汉淮南王刘安的八位才高的谋士或弄臣,一般认为是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晋
昌等八人,号日八公。魏晋以后,道教徒将之附会为神仙,称作“八仙”。在道教空前发达的唐代,可能是受
了“淮南八仙”或“某某八仙”的影响,盛唐时期出现了“饮中八仙”。这“八仙”与唐代以后出现的“蜀中八
仙”、“下八洞神仙”、“上八洞神仙”(即现在民间传说的“八仙”)等等,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浦江清先生以为,“汉、六朝已有八仙一名词,所以盛唐有‘饮中八仙’。既言饮中,则此外别有可知
……据李阳冰说,当时李白浪迹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崔宗之等目为八仙之游。朝列赋谪仙人诗凡数
百首。所以‘饮中八仙’一名目非杜甫所创,而且杜甫诗中有苏晋而无裴周南。一说有裴周南。而八仙之
游在天宝初,苏晋早死了。要之,唐时候有八仙一空泛名词,李白等凑满八人,作八仙之游,而名录也有出
入。”山即渭:“饮中八仙”不一定是固定的哪八个人,而且并非同时都在长安;“八仙之游”也不是严格意义
收稿日期:2008—04—16
作者简介:赵睿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副教授(济南250100)。
①浦江清:《浦江清文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3页。
万方数据
102
“饮中八仙”的演化与李白为“翰林供奉”的时间问题
上的八仙一同交游、游赏。由此,我们也不妨推断,这不固定的八人,乃至杜甫和他们,也不一定彼此都是
朋友,都有往来。
再联系《饮中八仙歌》的主旨来看,此歌不在“豪饮”,不在“八仙’:本身,而是借慨叹诸子之不得志而自
遣,即如清人何焯所云,八仙歌“通章皆叹诸子之不得志,有托而逃言外,亦自寓己之沉饮,聊自遣也。八人
中焦遂独无官位,诗亦以是终,犹之‘杜陵有布衣’也”;“以太白为纲领。白传因此诗而附会八人,未尝如昔
人为‘竹林之游’也”。①即说“八仙”是松散的,不很固定的。我们知道,李唐前后,八仙观念是道家的,而
且非常空泛,用任何八个仙味较重的人充实之都是可以的。盛唐之时出现“饮中八仙”,可谓前有所承,又
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杜甫之所歌咏便是顺应了时代要求,又凝聚了自己的情志。
作为当朝稍后之入,李阳冰《序》、范传正《碑》均未举全“八仙”之名,其本身就有问题。我们可以推
测,所谓“八仙”当时是松散的、不固定的,甚至是有些混乱的,不好遍举,并不是为了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