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徐刚:《守望家园(上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129页。
【4】科林·伍达德:《海洋的末日:全球海洋危机亲历记》,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5】唐湖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403页。
【61q: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7】李存葆:《鲸殇》,见《最后的野象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2页,第17页。
【8]【德】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
【9】朱学恕:《对人类作元限奉献的海洋》),转引自颜一平:《海洋精神和海洋文学——读朱学恕的《开拓
海洋新境界》和《饮浪的人诗集》,《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0年第4期。
f101李辉:《在自然中漫步——瑞典散记》,《散文·海外版))1999年第2期。
【11】刘蓓:《生态批评:寻求人类“内部自然”的“回归”》,《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第
2l一24页。
【12瑚志红:《生态文学的跨文明阐发与全球化生态文化构建》,《求索)2004年第3期。
[13】洪素丽:《台湾百合》,晨星出版社1998年版,第138页。
【141航鹰:《松树的母亲》,《散文·海外版))1995年第1期。
【15】冰心:《繁星·一三一》,《冰心文集》(第2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14页。
文化价值与文化交流:普陀山宗教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
【摘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兼顾国内
外形势、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决策。普陀山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区域,又具有独特的文
化气质,在历史上就是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的典范。在建设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时,必须意
识到普陀山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继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从而赋予海上丝绸之路21
世纪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普陀山宗教文化文化交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引 言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主要通道,它的历史甚至于超过“陆
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
化相互传播、交流、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近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南亚国家演讲中提到:
“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何来理解这一构想?国防
大学战略教研部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弃郁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法不仅体现
在经济上,而且,它同样具有很深的文化意味。而居于东海一隅的普陀山正是处于海上丝绸
之路的起点区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陀山的宗教文化依据其本身所具
有的文化特质,在整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历史上起了重大的作用,同时,借助海上丝
一55—
绸之路,普陀山宗教文化与周边国家和名族的文化交流历史也源远流长。本文将从普陀山宗
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历史出发,基于“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平台理念,放眼于普陀山宗
教文化的发展未来。
21世纪以来,亚洲国家,特别是亚洲东部、南部国家的经济实力明显上升,而国家之间的
争议也有所加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是沟通相关国家之间关系的
一把钥匙。新丝绸之路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仅有经贸合作,也有文化交流。而普陀山宗教文
化是新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亮点。通过文化交流的渠道,充分发挥普陀山宗教文化的优
势,应该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延续于历史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宗教文化
(一)普陀山宗教文化的发展历史与其文化价值
普陀山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浓厚。早在二千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期
生、汉梅子真、晋葛稚川都来普陀山炼丹、修道,至今山上仍留有“炼丹洞”、“仙人井”等遗迹。
历史上,普陀山名几经更变。春秋越王勾践时(公元前497—465年)与舟山等岛统称甬东。传
西汉成帝时(公元前32年一公元7年),南昌尉梅福来山隐居,采药炼丹,自此称梅岑山。宋时
称宝陀山。宋宝庆《昌国县志》载:“梅岑山观音宝陀寺在县东海中,梁贞明二年建,因山为
名。”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云:“宝陀山,去昌国两潮,山不甚高峻。”元称补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省2019年对口升学网络选择和判断题.docx VIP
- 兴陇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骆驼祥子》单选题.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站铸锻件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湖南选调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课件 PPT.pptx VIP
- 第4课 直面挫折 积极应对中职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基础模块).pdf VIP
- 广西书院文化研讨.pdf VIP
-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一).docx VIP
- 前十题单选,后十题多选,每题5分,满分100分。.docx VIP
- 12K101-1~4 通风机安装(2012年合订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