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情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情分析 一、2008.10—2010.10(共9张试卷)国考真题出题规律和趋势 (1)客观试题(单选、多选题)“各章全面覆盖”。每张考卷各章均有知识点。 (2)主观试题(简答、论述题)“同章不出二题”。卷面七道主观试题必然分布于七章。从9张国考卷分析看,第一章(7次)、第二章(7次)、第三章(4次)第四章(7次)、第五章(6次)、第六章(5次)、第七章(6次)、第八章(6次)、第九章(7次);第十章(7次) (3)各章分值“趋于均衡”。如果某章中出了主观试题,这一章中的客观试题就会少出,甚至不出;反之,某一章中客观试题出得较多,这一章中主观试题就会少出甚至不出。从考试出题的趋势上看,一般是各章分值约10分左右。 (4)各类题型内容“不重复”。某方面问题,在主观题有,肯定不会再在客观题中出现内容相类似或相关联的问题;反之,亦然。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二、题型和分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题型多年一律,没有变化: 单项选择题:1分×30(道题)=30分 多项选择题:2分×10(道题)=20分 简 答 题:6分× 5(道题)=30分 论 述 题:10分×2(道题)=20分 三、重点章 根据近三次考试规律分析,特提示此次复习需重点注意: 第三、六、八、十章 考情分析 四、各章基本内容(重点内容加粗)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特点) 2、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半殖民地:帝国主义控制;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日益勾结一起。半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因素出现但不占主导地位;地主制经济仍存。社会状态:国家四分五裂发展不平衡;中国人民极为困苦不自由) 4、新产生的两个阶级及其特点(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和两面性特点;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和自身特点) 5、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两大任务) 6、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过程、失败原因和中华民族的觉醒(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封建制度腐败为主要原因,经济技术落后为重要原因。1895年民族开始觉醒) 考情分析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酝酿到失败的过程(1851年金田起义、定都南京、天京事变、重振旗鼓、1864年最后失败) 2、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简答或论述题) 3、洋务运动的宗旨、主要内容和结局(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要内容:兴办军事工业、民用企业、近代教育。结局:甲午战争失败标志其破产) 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失败原因(简答或论述题) 5、戊戌维新运动从酝酿到夭折的过程(1895年公车上书兴起、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6、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简答或论述题) 考情分析 第三章 辛亥革命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失败的过程(组建革命组织兴中会、革命政党同盟会、宣传革命的活动、与改良派的辩论、组织的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和评价(简答题) 3、中华民国的性质和措施(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南京政府颁布的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4、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其历史局限(论述题) 5、孙中山的继续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斗争、护法运动等) 考情分析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论述或简答) 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论述题)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及其对中国人的影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及其思想运动特点、早期党的组织建立和活动情况)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论述题) 5、中共二大、三大的内容和意义(二大通过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革命方向。三大作出国共合作的决定,推动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6、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及国民革命高潮的兴起(工农运动的高涨、北伐战争的推进等) 7、国民革命的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简答或论述) 考情分析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国民党统治的性质(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政权,与北洋政府政权性质一样。只是形式有区别而已) 2、邓演达第三党及其政治主张(站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主张实行“平民革命”,实质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者) 3、八七会议和三大起义(八七会议确立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方针。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4、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