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十七年戏剧 第一节 十七年戏剧概说 1949—1956 一是歌唱新中国妇女翻身解放、挣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追求婚恋自由、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的作品。(孙芋的《妇女代表》、崔德志的《刘莲英》、舒慧的《黄花岭》) 二是描写建国初期火热的现实生活、对比反映新旧社会的巨变、歌唱新中国的新人新事新面貌的剧作。(老舍的《龙须沟》、《方珍珠》、杜印的《在新事物面前》、王血波的《六号门》) 1949—1956 三是回顾革命胜利所走过的艰难历程、讴歌革命英烈的英雄业绩、歌颂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战争题材作品。(如胡可的《战斗里成长》、沈西蒙的《杨根思》、黄悌《钢铁运输兵》) “双百方针”期间: “第四种剧本”(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岳野的《同甘共苦》、海默的《洞箫横吹》、赵寻的《还乡记》) 1958——1962 1、对历史人物进行重新评价,为历史人物翻案。(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等) 2、发掘历史精神以鼓舞今人的(《胆剑篇》) 1958——1962 3、总结历史教训,告诉后人,不要重蹈覆辙的(朱祖贻《甲午海战》) 4、歌颂历史上某些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田汉《关汉卿》) 1962—1966 对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年人进行革命传统和阶级斗争教育为主要内容。(《夺印》、《千万不要忘记》、《霓虹灯下的哨兵》) 1949—1958“戏改”中存在的争论 1、移步要不要换形的争论 2、要不要坚持历史真实性原则的论争 3、“禁”和“放”的争论 戏改的成就 1、在剧目方面,将原来有的一些展示恐怖、凶杀、色青、宣传封建迷信和旧道德观念间的作品从中剔除,使混乱不堪的舞台等到了净化。 2、上演剧目思想内容上注意抑浊扬清,即表现、肯定正义的、正面的,揭露、否定邪恶的、负面的。使举目的面貌为之一新。 戏改的成就 3、就是大批的艺术工作者加盟戏剧队伍,使戏剧创作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并且这些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在业内对现代戏剧理论的传播。有效的改变了传统戏剧中的“脸谱化”、“类型化”、“理念化”、“情节拖沓”、“松散”,以及过分重形式美而忽视内容美的特征。 1958—1976的京剧“现代化” 1、融合话剧写实观,采用写实布景,打破了“随意赋形”的传统的舞美体制。 2、随着写实布景的采用,使话剧的分场、分幕制得以在戏曲中施行,使戏曲情节的集中性得以增强,从而使原来以时空不固定为原则的文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1958—1976的京剧“现代化” 3、依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刻画人物,并突出他们各不相同的鲜明个性,突破了生、旦、净、末、丑的角色类型。 4、为了更好地表现现代人的感受、情绪和个性,歌剧和交响乐的经验被引进,于是,更具表现力的新唱腔、新版式和人物主题音乐被创造出来。 歌剧: 一般认为,黎锦晖作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一批儿童歌舞剧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歌剧艺术。 “歌剧”作为一门独立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真正安家落户并在国大众的音乐生活中真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标志是《白毛女》的诞生。 建国初期中国歌剧发展的两个倾向: 其一是《白毛女》式的倾向,其特点是:在戏剧上倾向于话语,说唱、说白交替出现,而音乐则采用西洋歌剧手法与中国戏曲手法的结合。 其二是任萍编剧、罗宗贤作曲的《草原之歌》(1955)式的倾向,剧作戏剧结构和音乐结构两方面都比较接近西洋歌剧,说白极少而力求音乐的完整性、形象性和戏剧性。 从1957年10月起,《红霞》(1957)、《洪湖赤卫队》(1958)、《刘三姐》(1960)、《红珊瑚》(1960)、《江姐》(1964)等陆续登场,形成了当代歌剧史上一个高潮。 第二节 《茶馆》 1956年,老舍写成了一部宣传普选的话剧《秦氏三兄弟》,四幕六场,人物众多。故事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直到1948年反动派“选举北京市参议院”结束。1957年,老舍在《秦氏三兄弟》的基础上,发表3幕话剧《茶馆》。 茶馆表现的三个历史时期: 戊戌政变失败后清朝风雨飘摇的统治时期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长期混战的割据时期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黑暗腐朽的统治期, 这一时期的歌剧特征: 情节结构倾向戏曲,具有传奇色彩。 歌唱、说白与表演并重; 音乐大都以民歌或戏曲音调为基础,灵活采用戏曲的板腔变化、调式调性转换、锣鼓伴奏等,使歌剧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浓郁的抒情性,以及鲜明的民族风格。 《茶馆》第一幕 宋恩子和吴祥子 王利发 二德子 秦仲义 康六子 刘麻子 庞太监 唐铁嘴 常四爷 《茶馆》第二幕 李三 淑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709-2011 钢铁企业管道支架设计规范.pdf VIP
- 压力性损伤护理与管理能力提升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洞察及研究.docx VIP
- 三位一体煅烧炉生产无水氟化铝工艺说明 .pdf VIP
- 卵巢囊肿蒂扭转急诊护理查房.ppt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PPT课件.ppt VIP
- 2025年航空货运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docx
- 初中八年级全套体育教案(共36课).docx VIP
- 50045 GBJ45-8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df VIP
- 股市主力操盘盘 口摩斯密码(原创内容,侵权必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