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家老庄哲学.ppt
道家老庄哲学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韩非列传》节选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zēng)。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老子韩非列传》节选续: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qūqiè),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简介 生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人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宋人,约BC369—286 身世 东周守藏史,辞官隐居 漆园小吏,著名隐士 影响 道家创始人—老学,道教祖师 道家继承人—庄学,《史记》“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 著作 《老子》81章,又名《道德真经》 《庄子》33篇,又名《南华真经》 第一节、老子哲学 “为无为则无不胜” 对策 “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 “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 一、“为无为则无不胜” 对策的提出 时代因素: “兵者不详之器”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原因:为其所欲为 对策:为无为则无不胜 地域因素: 楚风尚柔、楚地水美、楚人柔顺 个人因素 学识广博,致使其思想深邃 经验丰富,方可以体认人生 对策:为无为 二、“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 原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地:负重载物的精神 天:涵盖万物的胸怀 道:天地之母 自然:自然而然、不做主宰、顺其自然 结论:人法自然,方可“为无为” 1、轻利寡欲 老子认为,利欲之心是人类不断进步和走向毁灭的根源,对此必须谨慎。 “圣人为腹不为目。”(12章) (腹:正当生理要求 目:过多的声色物欲) 原因:“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12章) 所以,老子告诫人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4)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7) (不自生:指不自私其生。天地的运作不是仅仅为自己。) 2、绝巧弃智 老子认为,人类的聪明才智(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和技术手段有其两面性,合理使用造福人类;肆意盗用毁灭人类。有鉴于当时统治者利用巧智和假借仁义危害社会的极端行径,老子提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郭店简本作“绝智弃辩”)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郭店简本作“绝伪弃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9)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18) 强调必须关注文明的异化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严重危害。 3、致虚守静 老子认为,不论是人的利欲之心还是巧利之智,都与人类不能体认“道”的“自然无为”的狭隘认识相关。要想改变人类自我认识的狭隘性,必须体“道”、法“道”,认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特性。 ①区分“为学”与“为道”两种不同的认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48) ②强调虚静的体道方法和心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