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湛江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doc
2014年湛江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卫生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为主题,发展为目的,以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为重点,不断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完成各项医改任务,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现将全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卫生资源
2014年全市卫生资源总量稳步增加,结构布局继续优化,医疗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机构总量稳步增长,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截止2014年末,全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3463个(含村卫生室),约占全省总量的7.2%。与2009年相比,机构数增加476个,增长15.9%,其中:医院(82间)增加17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5个)增加31个,门诊部、门诊所(743间)增加36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7个,村卫生室(2238间)增加205间,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个,卫生监督机构6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其他类型机构214个。由于撤、消、并、转等原因,卫生院87间(分院8间)。
全市82间医院中,三级医院8间,二级医院17间,一级医院25间,未定级医院32间。
图1 2009-201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数
(二)病床总量持续增长,医疗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截止2014年末,全市医疗机构拥有病床28151张,其中:医院19343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657张,妇幼保健机构1246张,专科疾病防治院等其他机构605张。与2009年相比,床位总数增加10308张,年均增长11.5%,其中:医院增加7810张,年均增长13.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922张,年均增长8.1%;妇幼保健机构增加301张,年均增长6.4%;专科疾病防治院等其他机构减少25张。2014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3.9张,较2009年均增长11.2%。
图2 2009-201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2014年,全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固定资产达47.85亿元,万元以上设备20.3714万台, 2008年以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6%、 26.2%,医疗服务条件逐步改善。
(三)卫生人力资源增强,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不断增长。截止2014年底,全市卫生人员40327人,其中:卫技术人员30631人,管理人员2119人,工勤技能人员3207人,其他1580人。与2009年相比,卫生人员增加12024人,年均增长7.9%,卫技术人员增加9119人,年均增长8.5%。卫技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1230人,注册护士11888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25%、11.3%。卫技术人员特别是医护人员增长速率高于其他人员。
全市村卫生室拥有卫生人员4396人,其中:乡村医生、卫生员2790人,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549人。
图3 2009-2014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
近年来,我市人均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每千常住人口卫技人员数从2009年的3.1人增加到4.25人,执业(助理)医师从1.15人增加到1.56人,注册护士从1.09人增加到1.65人。
图4 2009-2014年全市每千人口卫生资源
通过招聘,加强在职培训,对口援助等多种方式,卫生队伍日益壮大,高等人才不断增加。2014年卫生人力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全市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55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7019人,医疗卫生专业队伍得到充实和加强。
(四)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支撑作用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卫生信息化工作领导,成立医药卫生信息化领导小组。全市82家医院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其中市第一中医院、市保健院、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单位在今年开始重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全市129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已经使用公共卫生信息化服务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使用,以及医疗服务的发展需要,我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已经通过专家组审核并报市政府待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全市各类医疗机构通过网络互联,达到全市700万人口的卫生资源共享的功能。我市在省卫生厅的帮助与支持下,已建立疫情报告应急虚拟专用网络、应急事件信息传输机制、计划免疫数据中心、卫生监督数据中心、慢性病防治信息化系统、职业病监测和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和妇幼卫生信息报告系统等业务信息系统,同时卫生热线“12320”已进入使用阶段。
目前我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安装了居民电子建立系统,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各单位加紧力量不断完成医改工作,其中居民电子健康建档份数为572.8万份,完成率79.41%,纸质健康档案建档份数620.3万份,完成率86%。
(五)卫生总费用逐年增加,居民个人支出比重持续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