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模式标本物种的区系分析及学名修订.pdfVIP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模式标本物种的区系分析及学名修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模式标本物种的区系分析及学名修订.pdf

第39卷 第 12期 西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2014年 12月 Vo1.39 No.12 Journalof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Dec. 2014 金佛 山自然保护 区种子植物模式标本 物种的区系分析及学名修订① 丁 博 , 华 波。, 文海军 , 邓洪平 , 丁 醒 I.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4000; 2.西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 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 3.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摘要:在资料查询基础上,统计出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模式标本物种共计 301种,经修订后合计 289种 ,隶 属于 8O科 180属.模式标本植物科 的分布区类型 以热带性质为主 ,科 的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之 比为 1.89:1.属的 分布区类型 以温带性质为主 ,属的温带与热带成分之 比为 1.87:1.中国特有属 11属 ,占全部属 的6.88 .原学名 有 69个被归并 (否定),其中有 42个学名变化发生在种级水平上 ,27个学名变化发生在种下水平 . 关 键 词 :金佛山;区系;学名修订 ;模式标本 中图分类号 :Q948.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471(2014)12—0047—06 金佛山地处 28。5O一29。20N,107。00 107。22E,保护区面积为 41850hm ,保护区内的中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 ,银杉、白颊黑叶猴等珍稀濒危动植物丰富[1].国内学者 已对其生物多样 性Ⅲ 、珍稀濒危植物 j、种子植物特有属_3]、种子植物区系 等进行了研究 ,但尚未对其模式标本植物单独 展开系统研究. 模式标本 (typespecimen)是最重要的植物标本,是确定植物学名的依据[5],对于一个地方植物区系以 及植物资源指示作用明显_6],同时能为保护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利于种质资源的原地保护 ].笔者在 查阅大量分类学文献的基础上 ,特别是在查阅 《重庆金佛山生物资源 目录》 及 《重庆维管植物检索表 》_9的 基础上对金佛 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模式标本物种的区系分析及学名进行修订.修订前 ,金佛山种子植物 模式标本植物有 301种 ,以权威文献中国植物志英文版 FloraofChina[1。]对金佛山模式标本植物学名进行 修订后 ,金佛山全区模式标本植物合计 289种,隶属于 80科 180属.对种子植物区系展开区系分析和学名 修订 ,为国内同行充分了解金佛山植物资源研究 、学名研究提供本底资料 ,便于金佛 山种质资源保护. 1 模式标本植物区系的组成与特点 1.1 科的区系分析 1.1.1 科的大小分析 科的大小按种数多少统计 ,分为4级 ,2O种以上的科仅 1科 ,即菊科 Compositae(26种);10~20种的 ① 收稿 日期 :2O14—03—01 基金项 目: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平 台国家标本平 台——教学标本子平台运行服务项 目资助 (2005DKA21403一JK) 作者简介 :丁 博(1986一),男,云南宣威人,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系统进化及保护生物学研究. 通信作者 :邓洪平 ,教授. 48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http://xbbjb.SWU.en 第 39卷 有 5科 ,即蔷薇科 Rosaceae、百合科 Liliaceae、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杜鹃花科 Ericaceae、伞形科 Um— belliferae,所含种数依次为 16种 、15种 、15种 、13种 、13种 ;2~9种的有 43科 ,其 中3种、2种 、4种、5 种、7种、8种 、6种、9种依次有 l3科、12科、8科 、4科 、2科、2科、1科 、1科 ;1种的有 3O科,如杨柳 科 Salicaceae、秋海棠科 Begoniaceae、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等. 1.1.2 科 的分布 区类型分析 根据李锡文 ¨]、吴征镒等 对科分布区类型划分 ,金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