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占27.9%,同时耐四种药物的菌株高达44.8%。提示耐EMB可能与耐其它药物存在相
关性。2.我们对116株耐药菌株和54株全敏感菌株进行序列分析.在27株耐EMB菌
突变是否会导致EMB耐药。但是,该位点的突变与菌株耐多种药物存在显著相关
示emb306位点可以做为检测MDR菌株的分子标记。
菌快速检测的一个分子标记。
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结核病
黑龙江省结核病院150500李福俊董晓伟金龙
肺结核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宿主是否发病.
个体差异是巨大的,近年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是影响结核病易感性的主要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亦表明维生素D缺乏将导致人体对肺结核更易感,因而维生素D受体
基因与结核病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结核病发病机制的又一热点。本文就该
基因的概况及其与结核病的关系进行了概述。
肺结核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据估计,全球每年有800万结核病新
发病例,与结核病相关的死亡人数则有200万之众,全世界有1/3的人感染了结核分
枝杆菌,但其中只有1/10发展为临床患者。可见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宿主是否发病.
个体差异是巨大的,绝大多数受感染个体为什么保持健康而不发病?通过以家族研究
为基础的连锁分析和以病例一对照研究为基础的相关分析,取得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即个体对结核病易感性的差异部分是由宿主基因决定的。Comstoek对感染结核的双
生子研究也强烈提示遗传因素在结核杆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Stead也认为遗传因素
可能是影响结核病易感性的主要因素。
248
结核病的发病受许多因素影响,除受HIV感染、免疫抑制治疗、营养不良、吸烟以
及接种卡介苗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外。遗传的易感基因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
遗传学研究表明肺结核发病是多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已发现
的肺结核易感基因有HLA(human
leucocyte
HLA基因的非特异性及复杂的连锁不平衡性而不易确定基因与疾病的真正联系.所
以结核病易感基因的研究热点主要在非HLA类候选易感基因上,如维生素D受体
D
(vitamin
结核更易感,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结核病易感性相关基因
领域的广泛应用,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结核病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结核病
发病机制的又一热点。因而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一、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
1、25二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它虽然不是真正的类固醇激素,但
其作用模式与其他类固醇激素相似,需要与一种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1、25二羟维生
多生物学功能都是通过VDR介导调节靶基因转录来实现的。
人VDR蛋白由4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从一级结构上看,VDR与其他甾体激素
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及视黄醇受体等具有高度同源性。提示VDR是甾体激素受体
超家族成员。并属于甲状腺激素受体及视黄酸受体亚族。VDR在结构上可分为四个功
能区。N端区(A/B区):该区仅有24个氨基酸残基,具有不依赖于配体的转录激活功能
位氨基酸残基间.含有2个直接介导受体与靶基因相互作用的“锌指”结构。该区高度
保守,人、大鼠与鸡之间VDRDNA结合区的同源性为98.5%。绞链区(D区):也称抗原
决定区,位于第89—105位氨基酸残基间,该区可能与核定位有关。激素结合区(E/F
区):包括从第104-_427氨基酸残基的整个C一末端区域,具有配体依赖性的转录激
活功能一2区域以及二聚化区。其中,E区对DNA识别也有协同作用;F区功能不详。
VDR是介导1。25二羟维生素D3发挥生物效应的核内生物大分子,是甾体激素受体
超家族的成员。VDR基因是目前被研究最广泛的基因之一。
人VDR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1区3带上。全长约75—80l【b,共由11个外
显子和数个内含子组成。VDR基因包含一个很长的启动子区域。可启动多种具有组
织特异性的转录产物的合成。5’端非编码区包括外显子1A、lB、1c,另外8个外显子
汐h显子2-9)编码VDR分子的结构部分。引物延伸和S1核酸酶图谱分析显示有多个
的3’端有一内含子片段.该片段与视黄酸诱导VDR的产生有关。
VDR基因突变可以引起多种遗传性疾病,如VitD依赖性佝偻病Ⅱ型等。相对于
基因突变,不引起明确遗传性疾病的核苷酸改变通常被称为多态性。VD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