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历史:选修1第3专题复习与测评.docVIP

2012高二历史:选修1第3专题复习与测评.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高二历史:选修1第3专题复习与测评.doc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  ) A.梭伦改革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解析: 综合四个选项,只有孝文帝改革前的439年,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符合恩格斯所说的“征服”。 答案: D 2.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中的“北境自染逆虏”不难看出是鲜卑族入主中原;“征调赋敛,糜有止已”可见鲜卑族对汉族实行了残酷的剥削,由此看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十分尖锐。 答案: B 3.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 ②迁都洛阳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①③属于北魏孝文帝经济改革的内容,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与题干要求无关,④属于北魏社会习俗方面。 答案: A 4.6世纪初,北方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的主要原因是(  ) A.北魏推行均田制B.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 C.三长制得以实施D.适宜于精耕细作的农具得以推广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确北魏政府推行均田制,将无主的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使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 答案: A 5.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设巧计迁都,孝文帝迁都最大的阻力来自(  ) A.鲜卑贵族    B.鲜卑平民 C.汉族地主    D.中原农民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孝文帝迁都的主力主要来自鲜卑贵族。 答案: A 6.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 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 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孝文帝之所以这么做,是想通过这种政治联姻的方式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以巩固统治,因而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7.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措施有(  ) ①恢复汉族礼仪制度 ②与汉族通婚 ③迁都洛阳 ④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合并同类项的能力。经辨析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干之意。 答案: A 8.下列有关北魏民族融合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农民 B.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C.汉族学到了鲜卑族的畜牧生产经验和技能 D.鲜卑族原有的文化消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原有的文化并不是消失而是其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如服饰、饮食等方面的习惯等,故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9.(2011·沈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宗主,农民与堡主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报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的是什么制度?(4分) (2)该制度的推行有什么危害?(10分)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什么关系?(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通过阅读材料,可直接得出。第(2)问需联系教材知识,回答其危害。第(3)问是要回答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即宗主督护制和改革的关系。 答案: (1)宗主督护制。(4分) (2)剥削农民,隐报户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也造成地方割据势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kgsm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