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失误之9 表意含混不清.doc
教学失误之9 表意含混不清
??? 准确、清晰地表情达意,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教学中表意含混不清的情况却时有发生。语言学上用“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来指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因为没有达到完善交际效果而产生的差错。教学中的表意含混不表就是一种语用失误。讲解不清楚,语义含糊,就会留下漏洞或空白,引发歧义或多元理解,甚至直接导致学生不能理解。
??? 一、案例呈现
??? 一次政治课上,老师讲“什么是人材”,先解释“人材”就是有突出才能的人。一学生举手问:“希特勒、蒋介石、东条英机、墨索里尼是不是人材?”一部分学生立即反驳说,他们不是人才,只有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鲁迅才是人材。课堂上形成了两种意见:一是历史上的正面人物是人材,一是历史上的反面人物也是人材。
??? 为了澄清认识的混乱,老师首先说: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人材,不仅看他是否有突出的才能,而且关键是看他的突出才能是否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杰出贡献。标准一确立,同学们都懂得了人材是一个带有阶级性和历史性的概念,明白了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材。[1]
??? 在教例中,如果教师本来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来深入思考什么是人才,那么他前面故意解释得简略些是可以的,问题是他并没有想这么做,由于对“人才”概念的讲解不清、界定不严而引发了学生的提问与讨论。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判断人材的标准说清楚就不会引发无谓的、浪费时间的讨论了。可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对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就容易引起误解、导致认识的混乱。
??? 二、失误表现
??? 1.指向不明
??? 指向不明,是指教师提问或讲解时,没有把问题的指向明确化,从而使人无所适从。例如,教师问:“谁能说出圆柱的计算公式?”圆柱体有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等几个计算公式,究竟问的是哪一个呢?由于指向不明,学生也就不知道说哪一个好。
??? 教例:这是一个什么数?[2]
??? 四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教学内容为“小数的性质”。
??? 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随手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数字5。
??? 师:这是一个什么数?
??? 生1:一位数。(教师面无表情)
??? 生2:整数。(教师露出了笑容)
??? 接着教师在5的下面又写了一个50。
??? 师:大家观察一下有什么变化?
??? 生3:50比5多了一个0.(教师一脸不高兴)
??? 师:我再叫一个说得好一点的同学来说。
??? 生4:50比5扩大了10倍。(教师又笑了,这是她预设中的标准答案)
??? 世界上最难的事之一就是猜测别人的心思,而有些教师常常让学生做这样的事情,猜测自己心中的答案。不仅如此,教师教学指向的不明确,更增加了学生猜测的难度。教例中教师的两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数”、“观察一下有什么变化”都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以有多个答案,学生的回答不能算错,但由于不符合教师心目中想要的答案,所以就一脸的不给表情,让学生体会到了“错误回答”的后果。其实是正确的回答,受到了错误的对待。
??? 2.导向错误
??? 导向错误就是老师一开始是就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了错误的方向上。
??? 教例:这是一个什么数?[3]
??? 在“认钟表”的课尾,我安排了一下新课程中时髦的体现学科综合的环节:“请你设计一只钟,比比谁画得漂亮?”学生一听兴致极高,纷纷拿起水彩笔画了起来。学生的想象力倒挺丰富,各种形状、各种寓意的钟出笼了,有可爱的动物、水果造型等。可细一瞧,多数学生钟面上的1—12这些数字没有均匀排列,时针分针的长短没有区别,外形倒是美观,色彩鲜艳,快10分钟了,有些还没有画好。在展示自主评比时,多数学生脱离了钟面的正确性而只注重了钟的样式与色彩。细一想,这本末倒置的结果原来都是“比比谁画得漂亮”惹得祸。如果在设问时说清要求:“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画一只钟,比比谁的钟面画得准确”或许学生不会只从美观这个角度考虑,而要用所学的知识来创作了,促使学生主动去仔细观察钟面了,也真正体现了这个练习的用意,同时也不会那么费时地去注重钟的外形了,减少了一些非有效教学时间。
??? 教例中由于教师一开始的引导有误,导致了学生费时费力地做却达到不到训练的,教师课后的反思则说明了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才能达到正确的学习效果。
??? 3.界定不严
??? 教师所讲解的某些内容是有条件、有范围的,如果不事先把这些条件和范围交待清楚,学生就会以自己心上中的条件和范围来理解老师所讲解的内容。看上去,教师和学生都在谈同一件事物,但由于他们各自的前提条件和范围是不同的,最终会导致理解上的歧义。
??? 4.用语模糊
??? 用语含糊也是造成表意不清的一种重要表现。比如,使用“接近性词语”——大约、有点、某种程度、差不多、大体上;使用“蒙混过关的词主”——无论如何、实质上、众所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应急处置预案范本.docx VIP
-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1).doc VIP
- 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doc VIP
- 跨境生态补偿模式研究-洞察及研究.docx VIP
- 希沃白板培训教程.pptx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培训解读课件.pptx VIP
- EPC项目物资采购、分包工作的总体安排与资源配置.docx VIP
- 《液化烃球罐注水设施安全技术规范》T/CPCIF 0432-2025团体标准.docx VIP
- 2024年江西省“振兴杯”金属材精整工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 职业道德高级技师题库,高级技师鉴定职业道德复习题.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