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的思考来源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这个题目的思考来源于.doc

这个题目的思考来源于《明诗纪事》中的一段议论:论者谓明之亡由于党锢,乃归罪于东林,复社之徒。嘻,何其慎也!夫东汉之亡亡于寺人之祸,乃党锢之兴;明之亡亦亡于阉人之孽,而东林,复社乃可显。 所以我读了一下有关这两个内容的书: 《后汉书》中的《陈蕃传》、《李膺传》、《范滂传》、《董卓传》、《宦官列传》 《秦汉史十五讲》 第十讲 韩兆琦、赵国华著 《秦汉史论丛》中的《汉禁锢考》廖伯源著 《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张永刚著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著 《南明史》【美】司徒琳著 我在阅读中概括出了这两件事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一些历史经验教训。 共同点: 1.这两件事都在王朝走向衰落时发生并且加剧了王朝的灭亡 汉:发生在东汉末年,延熹党锢和建宁党锢 明:发生在明朝末年。 2.皇帝都昏聩无能,任人摆布。 汉:桓灵二帝 明:万历,天启年间,神宗不理朝政、熹宗无能。 3.发生党争之祸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 汉:李膺拒绝释放张成之子 明:天启三年京察失败后,宦官一党重新翻查明末三大案和万历年间的京察 4.士大夫在野评议朝政,臧否人物,招致祸根 汉:太学生批判政治“清议” 明:以东林书院为中心在讲学的同时“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选自《明史》) 5.阉党与清流之间力量此消彼长 汉:延熹五年裁剪宦官,八年罢免侯览官职,清流小胜 延熹九年第一次党锢 永康元年大赦,陈蕃为太傅,党人参政 建宁二年第二次党锢 黄巾起义后大赦 明:张居正独揽大权 万历二十年至三十年,东林党当政 万历四十五年后三党专政 天启初年东林得势 天启三年后三党联合魏忠贤大力打压东林 崇祯平反。 6.清流之辈惨死或隐退,阉党被铲除 汉:党锢之后有气节的知识分子摧残殆尽,杨震、李膺、陈蕃、范滂等迫害致死,侥幸存活的岑晊、何顒 等隐居山林 阉党张让等成为众矢之的被袁绍董卓等诛杀 明:天启党祸之后李向才、邹元标、杨涟等迫害致死 崇祯上台铲除魏忠贤余党 7.历史评价都较为一致。 历史都给与太学生和东林党较高的评价 “党人生混乱之世,不在其位,四海横流,而欲以口舌救之,臧否人物,激浊扬清……以至身被淫刑,祸及朋友,士类歼灭而国随以忘,不亦悲乎。” 六君子,七君子的节义诗。 不同点 1.皇帝本身的不同 从年龄上,桓灵二帝比较年幼,不是直接亲政,不具备管理国家的能力而神宗熹宗年长,具备其能力,只是昏庸无能。 从成为皇帝的途径上,桓灵二帝多为外戚宦官扶持登基而神宗熹宗相对正常 2.参与的政治集团不同 汉朝外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集团,朝中形成帝派和后派。譬如清流在天启初年的入仕完全依仗窦太后的临朝称断,而明朝主要参与的集团是士大夫分成了各个不同的党派,外戚干预较少。 3.评议政治的人物的社会地位不同 汉朝主要是太学生,他们由于人数庞大却无法做官积聚于太学,出身都相对低微。而明朝的各党人物主要是官僚士大夫阶层 4.发生党争迫害后的表现不同 汉朝太学生发生党锢之后还是有像李膺这样的非常有才能的,在党锢之后“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恐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选自《后汉书》)。而明朝天启党祸,东林党人被《三朝要典》定为了千秋的铁案,任人宰割。 5.东林党和太学生面对的对手不同 汉朝的太学生支持外戚,他们的主要对手是宦官。而东林党虽有外戚支持,但对手不仅仅是宦官还有齐、昆、宣三党,这三党投靠宦官一起打压东林党。 6.东林党和太学生打击宦官的目的有所差别 汉朝太学生的目的比较单纯,只是想将宦官打到,致使政治清廉。而明朝的东林党将宦官打倒之后,他们要建立自己的地位,并没有将国家重担挑起,而是陷入再一次的党争之中,在得势之后把重点放在打击对手党上。就连南明建立之后都没有将复兴大明放在首位,反而陷入史可法与马士英的争斗中。 7.宦官的作用与地位 汉朝的党锢之祸,宦官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宦官集团非常强大,以致需要多次清除,而且宦官是作为独立集团出现的,他并不被任何集团所左右。而明朝譬如魏忠贤其实并没有很大的本领,不过是反对东林党的人都支持他罢了,宦官多半在扮演一个被利用的角色,崇祯上台之后,魏忠贤的势力便迅速解体了。 8.东林党并不像太学生那样如此的一致对外,清操独立 “东林中亦多败类,攻东林者亦间有清操独立之人,然其领袖之人殆天渊也。”(选自黄宗羲《汰存录》)再加之东林的壁垒森严,党见太深所以自然没有像太学生那样赢得“三君”、“八俊”、“八顾”、“八友”或是“登龙门”这样的高的人民支持。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