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涿州中学教育教学反思第一期.doc
涿州中学教育教学反思第一期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几点体会
河北涿州中学 吕海英
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一直是备受教师关注的一个话题,习惯上多以名家赏析的“一家之言”作为标准,或讲授,或定向引导,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往往被教师否定或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唯“标准论”中被无意识消解了,学生也很难形成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离开了课堂,鉴赏几乎就不存在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部分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在文学样式中,诗歌表现的是情景交融,诗画统一,意象交汇的意境,能给读者留下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鉴赏诗歌就要依循诗歌的特点,选择正确的鉴赏方法。根据诗歌的音乐性、凝练性、跳跃性、含蓄性等特点,结合教学中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自主鉴赏:
1、重视诵读
中国古典诗词属韵文,与音乐、声律密不可分,它平仄和谐,韵律优美,琅琅上口,读来能给人以快感和享受。诗词诵读历来是一门艺术,从前的私塾读诗都是吟诵,带有歌唱的意味,文人诵诗也如此。此外,“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更好的体悟诗歌意境。
诵读要注重方法,要读出效果。读准字音,读准断句,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进而披情入文,和诗人产生共鸣。最后,熟读成诵,将诗歌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吟咏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2、重视联想和想象
中国古典诗歌特别讲究凝练和意境,言简而意丰,这样的特点正是通过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实现的,而这种跳跃性正是建立在诗人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读者在阅读诗歌时也必须融入我们的联想和想象。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巴山夜雨”在诗中重复出现两次,因其所指的时间的不同而造成现实、想象的跳跃。“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里的“巴山夜雨”是诗人客居四川时所看到的实景,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里的“巴山夜雨”却是诗人想象以后相聚时的虚景,由实到虚,由现实到想象,体现诗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想象和联想可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意境美。许多古典诗词本身就是由多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构成,诗人的思想感情也融于这个境界中,如能把学生引入这个审美意境,诗意就会如画卷般展现到学生面前,美感也会随之渗透到他们的心灵。
3、重视分析
古典诗歌毕竟是古人的语言,具有文言化色彩,鉴赏诗歌就首先要弄明白诗意,要指导学生逐词、逐句的理解分析。
诗歌多要通过人物、意象、物象、事件等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发表观点,要指导学生先对诗歌进行分解。逐一把握,由部分再到整体,先分解再整合,根据诗歌的情景关系、章法结构整体理解,这样学生的鉴赏才有依据,才能充实而准确。比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上片着重写景。边塞、秋天、衡阳雁、边声、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这些意象各有其象征意义,理解其意蕴才能准确把握诗意;将其组合起来,我们才能感受到这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而那萧瑟的秋风、南飞的大雁、凄凉的角声、苍莽的群山、苍茫的长烟、西沉的太阳、紧闭的古城,传递出了低沉、凄清、悲凉的氛围,为下片的所抒的对战争的无奈和思乡之情做好了渲染和铺垫。
深入诗歌内容,学会分解和整合,具备了分析能力,学生的鉴赏能力才算初步具备,离开了课堂,学生才能用自己的工具鉴赏陌生的诗歌。
4、尊重创造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尽管中国古典诗词有着很多的传统意象,有着比较统一的思想内容,但这并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融情于诗,融理于诗,在不违背诗歌创作和鉴赏规律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主鉴赏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解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创造。
鉴赏贺铸的《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我们都认为首句中的“净”字用得很好,觉得它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树木绿意盎然,“绿”成了大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自主赏析时,有学生认为此处的“净”不是树绿,而是水绿,因为紧接着的“际柴扉”,不正是说房子建在水边吗?而“溶溶漾漾白鸥飞”“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几句又都和水有关。从诗歌构思上说,内容都围绕着“水”写,有一个统一的环境;后面说到“燃衣”,水洗衣裳,衣裳被绿水染色,比说树绿燃衣更顺理成章;此外,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水绿的诗句,比如:“红深桃靥破,绿静水帘开。”“绿水缬清波。青山绣芳质。”“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