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炮制历史沿革.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紫菀的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菀具有祛痰,镇咳的作用,且三萜类成分紫菀酮为其祛痰的有效成分之一91。 徐国辉‘l∞药理实验可知:紫菀乙醇提取物159/kgig明显拮抗二氧化硫诱发的小鼠咳嗽,镇咳率为53%。 李茁等1111实验表明:紫菀提取物紫菀酮、紫菀皂甙、紫菀醇及丁基—_D核酮糖甙等均有祛痰作用,甲 醇及苯提取取也有祛痰作用。 5小结 紫薨古代炮炙方法比较简单,以炒及蜜炙为主,现有蜜炙、蒸制、炒制、麸制、烤制。蜜炙法可增 加其润肺作用,多用于阴虚咳嗽,古今~直使用,也是成熟的方法,同时被2000年版《中国药典》所 收载。近年来,蜜紫菀的炮制质量多以“表面棕褐色或紫棕色,不粘手,具蜜香,味甜”为标准,没有具 体的定量指标,若能结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多指标加以深入研究,做到炮制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 化,从而实现紫菀的炮制产业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8l-282 【2l上海市卫生厅主编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第1版.上海卫生出版社,1959,1973,1980年 【3】中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编.中药炮制经验集成.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 【41胡屏山,等编著中药材炮制与烤制法第1版.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编.现代实用本草.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772-773 【7】吴等.HPLC法涣4定紫菀中紫薨酮的含量.中国中药杂志,2003,28(8):738.740 【8】席荣英紫菀根中矿质元素及氨基酸质量分数的测定.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25(2):7-9 【9】卢艳花,戴岳,王峥涛,等.紫菀祛痰镇咳作用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中草药,1999,30(5):360 【101徐国辉.云南十一种治疗气管炎药物筛选结果.中草药,1981,12(3):44 【11】李茁,等.山紫菀与紫菀镇咳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87,4(2):136 牛蒡子炮制的历史沿革 王竹鑫,陈卫红(湖南中医学院附二医院药剂科,长沙410005) 摘要:文探讨了中药牛蒡子的历史沿革、炮制的目的和牛蒡子现代炮制研究,为今后研究和制订合理的牛蒡 子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z牛蒡子炮制历史沿革 牛蒡子为常用中药,原名恶实,始载于《名医别录》,别名鼠粘子,大力子”1,来源于菊科植物牛 蒡子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 疹,解毒利咽的功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21。 牛蒡子含牛蒡子苷,水解生成牛蒡子苷元,为牛蒡子的主要有效成分;尚含脂肪油25.30%,木脂类化 合物牛蒡酚A、B、C、D、E、F、H等【1.3J。 1、牛蒡子的历史沿革 1.1南北朝 《雷公炮炙论》日:“凡使,采之,净拣,勿令有杂子。,,又日:“用酒拌蒸,待上有薄自霜 重出,却用布拭去,焙干捣粉用。” 1.2唐代苏敬等《新修本革》载:“生吞一枚,出痈疽头。”盂诜《食疗本草》载:“炒过末之,通利小 便”。 1.3宋代王怀德《太平圣惠方》、《本草衍义》载有“微炒”、‘炒令熟’’等。王衮《博济方》日:·‘牛蒡子, 6l !竺±堕垫兰全苎婴旦!堑塑型兰查垒望垒苎叁 一.—— 铫子内,以文武火隔纸炒令香为度,治上焦壅热,咽喉肿痛。”又日:“杆为细末”。唐慎微《重修政和 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收载了童便制。太医院编《圣济总录》记载用牛蒡子微炒令香,治疗“上焦壅热, 咽喉卒肿,疼痛不利”,同时还收载有盐、吴茱萸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日:“烛,治小儿疮疹虽出 不快,咽膈壅塞。”又日:“别捣如粉”。《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载有“炒香”、“微炒黑”。《妇人大全良方》 云:“牛蒡子,水煮,一两净,晒干,炒令香。治皮肤风热瘾疹”。 1.4金张子和《儒门事亲》谓:“炒黑色”、“烧存性”。 1.5明代朱棣等《普济方》载:“牛蒡子,麸炒令黄色,去麸。治小儿麻痘已出未出。’又载有“醋煮”、 “水煮”。刘文泰等《本草品汇精要》、李中梓《医宗必读》均有酒制的记载。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