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进气道起动马赫数的方法——+内置横向隔板法的初步数值的研究.pdfVIP

一种降低进气道起动马赫数的方法——+内置横向隔板法的初步数值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种降低进气道起动马赫数的方法一一 内置横向隔板法的初步数值研究 余安远 乐嘉陵 (中国空气动力研发中心AHL实验室,四J|l绵阳621000)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降低进气道起动马赫数的方法,即内置横向隔板法,进行了初步二元数值模拟, 并对隔板的参数作了一定的研究。该方法可以使进气道的屠罩设计得与自由来流的方向相同,从而减少 了进气道的外罩阻力;同时因为使用隔板能够有效地隔除唇罩强激波与肩部厚边界层的相互干扰,从而 降低了进气道的起动马赫数。研究表明,该法还可以在限定的内通道长度中增大进气道的内压缩。 1.引言 减少进气道唇罩外阻与降低进气道起动马赫数是固定几何宽马赫高超音速混压式进气道设计与应 用中很难兼顾的一对矛盾之一【l】。通常,减少进气道唇罩外阻的一个原则是使得进气道唇罩前缘角度与 自由来流的夹免尽量小【21。然而这种做法会使进气道的唇罩产生的唇口斜激波过强,该激波与进气道肩 部的边界层相互干扰严重,甚至引发进气道不起动。考虑到定几何宽马赫进气道的工作安全性,必须采 取有效的措施,如缩小进气道的马赫数工作范围或者放大喉道尺寸。结果往往会使总体设计不能接受, 或者进气道在设计状态下的压缩偏低,从而产生与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匹配上的困难【3】。 显然,进气道唇罩内壁产生的激波与进气道肩部边界层的相互干扰【4】是增加进气道起动难度的一个 重要因素。如果设法减少这种干扰,就可以降低起动难度。常规的办法有二,一是降低进气道唇罩激波 的强度,但是这将增加唇罩的迎风面积,不利于进气道的减阻:另一种办法是抽吸边界层来隔断强激波 与厚边界层的直接接触【5】。 本研究则提出,在内压缩段设置横向隔板,即使用“内置隔板法”,来有效地隔除唇罩强激波对肩 部厚边界层的干扰。图1给出了该法的原理示意图。图中,横向隔板ABC就是本文提出的减少起动难 度的装置,合理设置该隔板的尺寸与方位,是本方法的重点。由于该隔板起始于内压缩段(图中的A点), 其上发展的边界层较薄,与唇罩产生的强激波DE的干扰理论上就很小:同时由A产生的斜激波AF的 强度可以较低,与进气道肩部EF处的厚边界层的相互干扰也很小。从原理上讲,这种装置既可以使唇 罩的迎风面积减为零,有能有效地降低唇罩强激波对进气道起动产生的威胁。 图l 内压段设置横向隔板示意图 图2未加横向隔板时的物理模型 然而,这种装置可能对进气道的气动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该装置引入后对进气道总压恢复、 升阻性能、起动性能等气动性能的影响,是本研究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这些关心的问题对其进行了机理 作者简介:余安远(1974--),男,博士后,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与应用。 77 性对比研究。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对横向支板的使用除了在双通道双燃烧室中[6]【7】使用外尚未发现有与此相关 的文献。 2物理模型 作为机理性研究,本文没有采用完整设计的混压式进气道模型【8】,而是采取类似“截断式”的进 气道进行研究。图2给出了未加横向隔板的物理模型的主要尺寸。该模型是二元内压式进气道,来流马 赫数MO为进气道的唇I:I前当地马赫数(即经过外压缩后的马赫数);底板相对顶板前伸200mm,以模拟 由中心体外压缩段产生的边界层;顶板与底板成15。收缩角,以表示该顶板内壁与原混压式进气道的自 段长100mm,出口为监测面:进气道的肩部倒圆,半径lOOmm。 图3 设置横向隔板时的物理模型 图4计算区域、网格(实际的l,4)与边界条件 图3给出了在图2构形基础上设置横向隔板时的物理模型。其中,横板的起始位置、起始角度以及 终止位置等参数可调。本研究初步将横向隔板的末端置于内通道等直段的上下壁面的中间位置。另外, 作为机理性研究,计算中将底板前缘、顶板前缘、横扳前缘的钝度均简化为尖头处理。 3数值方法 数值方法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耦合求解N.S控制方程,并使用时间推进法从初场向稳态场逐步推 进;湍流模型为标准尼一占模型,流体介质使用理想气体,粘性系数采用sutherland公式,比热比取为 常数。计算的收敛准则是流场各标量残差降至4.5个数量级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