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型血吸虫病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观察.pdf
ChinSchistoControl2008,VoL20.No.3 ·219·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年第20卷第3期J
[文章编号]1005-6661(2008)03-0219-02 ·IrA御F究·
脑型血吸虫病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观察
effectofdifferent forcerebralschistosomiasis
Therapeutic therapies
黄月娥1,汪天平孙,张世清2,吴维铎2,操治国2
[摘要] 目的观察脑型血吸虫病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收集1997~2004年问安徽省综
合性医院和血防部门诊断与治疗的脑型血吸虫病62例,分别对手术、吡喹酮、手术和药物联合及不
同吡喹酮剂量间临床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方法分析显示,吡喹酮、手术
及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3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吡喹酮3种治疗剂量、不同疗
程间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不同病期给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
论脑型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宜首选吡喹酮药物治疗,疾病恢复期或发作间歇期给药治疗效果较
好,手术治疗应有适应证。
[关键词] 脑型血吸虫病;治疗方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532.21[文献标识码]B
脑型血吸虫病危害性大,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 2 结果
确,该病临床表现极其复杂,常常导致误诊。近年来 2.1 一般情况 62例患者中,男性占74.19%;女
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脑型血吸虫病诊断水 性占25.81%。年龄最小4岁,最大64岁,平均
平逐步提高,该病病例屡见报道[1]。本研究收集安 (33.40±10.73)岁。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抽搐以及
徽省13个县1997~2004年发病的62例脑型血吸不同程度的癫痫样发作,共29例,占46.77%;其次
虫病病例,通过对病例临床治疗方案的分析,观察不 是头痛、头晕,共25例,占40.32%。部分病例首发
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症状表现为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1 对象与方法 2.2 不同疗法的疗效 单纯吡喹酮药物、手术、吡
1.1 对象 安徽省13个县血吸虫病防治部门及 喹酮和手术联合治疗3组间,采用Fisher’S确切概
率法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当地综合性医院1997~2004年间诊断为脑型血吸
虫病患者62例。 采用对症治疗未给予吡喹酮治疗的1例未列入比较
1.2 诊断标准 ①有疫水接触史、病原学检查阳 (表1)。在发病的不同阶段给予吡喹酮药物治疗,
性、血吸虫抗体免疫学检查阳性等;②中枢神经系 疗效有差异(表2)。采用不同的药物剂量和疗程治
疗,疗效无差异。60mg/kg剂量组仅1例,该组未
统症状和体征;③CT或MRI或脑电图检查提示有
颅内异常病变;④抗血吸虫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 列入统计(表3)。
好转;⑤手术病理证实为血吸虫肉芽肿样病变。凡 表1 不同疗法治疗脑型血吸虫病疗效比较
符合①②③、①②④或⑤者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
1.3 观察内容 临床表现包括发病时间、临床分
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治疗情况包括治疗方法、治
疗时间、药物剂量、疗程、不良反应等。
表2 吡喹酮治疗脑型血吸虫病不同给药时间疗效(1’
[基金项目]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研究与培训规划处联合
确诊后立即给药(A) 35 33 3
资助(JRMCl2—40)
发作期给药(B) 5 2 3
[作者单位]1皖南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芜湖241000);2安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