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艾略特与勃洛克象征主义诗歌之比照.pdf
浅析艾略特与勃洛克象征主义诗歌之比照
摘 要:艾略特和勃洛克作为象征主义诗歌的两个杰出代表,享誉文坛。本文以对《荒
原》和 《十二个》文本的分析 旨在揭示出二者在象征艺术上各自具有的风格特质 在具体
的阐释过程之中,其义自现。
关键词:艾略特 勃洛克 象征主义诗歌 《荒原》 《十二个》比照
作家大都是敏感的 诗人尤其如此。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诗坛 一大批诗人把
敏锐的嗅觉深入时代和社会的各个角落 他们一反浪漫主义诗歌矫揉造作的滥情和只关注自
身小我的局限传统 借极富创造性的笔调 以各种意蕴深厚的形象去囊括丰富之世界、复杂
之人生。这就是现代主义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象征主义诗歌。以波德莱尔的《恶之
花》为发轫 经由兰波、威尔兰和马拉美等人的理论完善 前期象征派诗人将视角转向城市
的丑恶和人性的黑暗 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纯粹理念和抽象概念。而以艾略特为代表的后期
象征派诗人,则让象征与时代发生关联,突破个人情感局限,将象征手法运用得登峰造极
使后期象征主义成为波及世界的诗歌流派。其中 艾略特的 《荒原》不仅使他成为象征主义
诗人中的佼佼者,更令他稳坐现代主义诗歌代言人的头把交椅。
一、一代宗师艾略特
19世纪中后期开始,以令人生畏的速度崛起的科学技术影响了西方工业社会发展的方
方面面 最深刻的莫过于改变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进程。新兴的经济结构加速了物质
文明的建设 同时也加重了现代人的生存压力。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乐观精神被一种弥漫的虚
无主义所替代。而后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根深蒂固的理性主义思维
传统和文化体系。《荒原》正是这样背景下的时代产物。
(一)象征艺术的典范
从标题我们即可看出 “荒原”即象征着西方精神世界的枯竭,是作者对整个西方社会
文明的深刻质疑。艾略特写作这首诗受弗雷泽的《金枝》和魏士登的《从祭仪到神话》 中
的传说影响。他从前者借取了巴比伦、叙利亚、塞浦路斯和埃及的关于繁殖者崇拜的神话。
艾略特又从后者借用了关于圣杯的传说。在第一章《死者葬仪》中写道:
四月是最为残酷的月份,荒地上
生长着丁香,混杂着
回忆和欲望,又用春雨
催促那些迟钝的根
诗中暗示出的景象便是荒原:四月的春天再不是人们熟知的早春的生机与美好 而是被
欲望和回忆病态地占据着,一切都潜藏在死气沉沉和行将毁灭的虚无之中。《荒原》要探索
的正是荒原荒芜的缘由以及如何使其复苏的象征性意味。
第二章 ,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对夫妇的卧室的场景:上流家庭的妻子烦躁不安,不断向
丈夫发问 并斥责丈夫;丈夫却心不在焉地应付妻子 展示了夫妻间因缺乏沟通和爱而不协
调的状态。而场景突然切换到一个低档酒店 两个下层妇女的交谈 莉儿深陷生育的生活窘
境无法自拔 本节最后一句以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一剧中奥菲莉亚的道别词“晚安夫人们
晚安,亲爱的夫人们,晚安,晚安”结尾,也就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莉儿的不幸未来。
《荒原》的第三章《火诫》标题源于释迦牟尼的《火诫》与奥古斯汀的《忏悔录》。这
里恰好与艾略特在 《荒原》后半部分所做的大量独白者的冥思苦想相互照应 表达出作者本
人期望通过东西方博大的宗教智慧结晶来普度众生,挽救灵魂,还原人性的主题脉络。
(二) “整体象征”艺术的先锋
艾略特伟大而富于创见性地将“荒原”作为整体象征物统贯全诗 诗歌在内容上通过种
种客观对应物的建立得以彰显。艾略特在《哈姆雷特》一文中认为 《哈姆雷特》一剧缺乏
外部事物和情感世界上的完全对应 即“客观对应物”。“用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唯一方法是
寻找一个 ‘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是用一系列实物、场景,一连串事来表现某种特定的
情感;要做到最终形式必然是感觉经验的外部事实一旦出现 便能立刻唤起那种情感。”“换
一个角度说 寻找 ‘客观对应物’来艺术地表达情感的过程也是一个隐喻的过程 一个将抽
象的经验投射到 ‘一系列实物、场景,一连串事件’等客观事物之上的客观化的过程”。
整首诗就是通过“荒原”这个整体象征意象的确立 从而统摄全局的。作者将荒芜之感
借助意象进一步强化:
沿着人们踏过的街道的边缘
我看到女仆潮湿的灵魂
正在大门口绝望地发芽
在 “荒原”这个整体象征意象之下 包含着一个个 “局部的小象征、小现实主义、小自
然主义的写作技法,而且是反复、重叠式使用”。在全诗中,对“风信子花少女”、“上层社
会女人”、“莉儿的朋友”以及“女打字员”等的刻画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