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1965年,两位从事疼痛研究的专家:伦敦大学的帕特里克. 沃尔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罗纳德·梅尔扎克。共同提出了闸门控制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神经系统只能处理一定数量的感觉信号。当感觉信号超过一定的限度时,脊髓中的某些细胞就会自动抑制这些信号,好象闸门一样,要把它们拒之于门外。这时,疼痛信号不容易越过闸门,因而疼痛的感觉就会减轻。 * FD=focal diameter,焦点直径 * 利用低温制冷物质所产生的低温治疗某些疼痛或疼痛性疾病称为冷冻疗法。 常用的致冷源主要是液氮、冰块或冷水。液氮主要用于深部疼痛,治疗较表浅部位疼痛用冰块或冷水。 四、冷冻疗法 1、治疗作用 (1)镇痛解痉 局部冷冻可使外周感觉神经受到抑制,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甚至暂时失去功能,因而有镇痛、解痉作用。 (2)消肿止血 冷冻的刺激和低温使局部血管改变方向、局部血流量减少,可减少出血和渗出,与防止和减少出血和水肿的作用。 3、适应证 急性软组织创伤早期,蚊虫毒虫咬伤24小时内;皮肤皮下组织炎在早期等。 2、治疗方法 敷贴法 浸泡法 4、禁忌证 有冷过敏、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肢体麻痹、局部皮肤感觉障碍。 老年人、婴幼儿、恶液质者。 五、医疗体育 ㈠ 治疗作用 ㈡ 基本形式与方法 1保健操 2医疗体操 3自己完成的体操 ㈢ 适应证和禁忌症 临床各科大部分疾病和创伤均可采用 颈椎病 传染病急性期及高热 心血管急性发作期 恶性肿瘤及术后转移 有出血倾向的外伤 恶病质 禁忌症 按摩及体育疗法 颈椎牵引疗法 作用机制: 颈部制动、增宽颈椎间隙以利颈椎间盘还纳、使颈肌松弛、椎间孔开大、缓解扭曲的颈动脉等 不适于脊髓型 肩周炎 第三节 疼痛的心理学 -Psychotherapy 一、影响疼痛的心理因素 文化与教养背景 疼痛经历 注意力的影响 情绪状态 其他 二、心理学治疗的方法 心理治疗形式 个别指导,集体治疗 心理治疗的方法及内容 行为疗法 心理动力疗法(精神分析法) 支持疗法 (1)认知治疗 除疑虑 正确认识 乐观人生 (2)放松疗法 打断“焦虑—肌肉紧张—进一步焦虑,疼痛缓解。 常用心理治疗方法 (3)生物反馈法 患者利用信号有意识地控制某些病理过程,缓解疼痛 (4)音乐疗法 音乐对神经系统良性刺激,表现出兴奋或抑制,起到镇痛的作用 (5)催眠法 暗 示 自由生活,感受美好 第四节 小针刀疗法 - Acupotomy 松解组织粘连、消除硬结条索、减轻组织压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加快水肿吸收、解除血管神经卡压,达到消炎镇痛、祛除麻木、恢复功能的目的。 中医传统针刺疗法与现代手术疗法相结合。 (一)小针刀疗法机制 1、针刺效应 2、手术效应 操作方法 进针方法 定点 定向 加压分离 刺入 手术方法 纵行剥离法 横行剥离法 切开剥离法(切碎法) 瘢痕刮除法 通透剥离法 肌纤维切割法 铲剥磨平法 主要适用于四肢、躯干由于炎症、损伤引起的慢性软组织粘连或骨刺形成及由此产生的顽固疼痛。 (三)治疗适应证 发热、局部或全身感染 实施治疗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和脏器等 凝血功能、出血功能障碍 严重器质性疾病等。 定位、定性诊断不明者。 (四)禁忌证 小针刀是一种盲探性操作,要防止神经、血管及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治疗前要熟悉局部解剖;检查针刀,防止断针、折针;治疗时防止晕针;治疗后功能锻炼,防止再粘连。 (五) 注意事项 第五节 疼痛的中医、针灸疗法 一、疼痛的中医疗法 中医治疗疼痛的认识 疼痛辩证施治要点 常用止痛中药 二、疼痛的针灸疗法 针灸除痛的机制 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针刺镇痛的常用穴位处方 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 针刺疗法 利用直流电设计的仪器进行治疗疾病的方法。 单纯直流电刺激 电流阳极透入药物 (一)直流电疗法 (1)离子浓度的改变 细胞膜通透性 传导性 离子移动使阴极下碱性电解产物积集—蛋白质不易积集---导致细胞膜疏松、通透性增加。K+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含量升高---组织兴奋性增强,传导性增加。直流电阴极增加兴奋;阳极有降低兴奋性--达到镇静的作用。 (2)改善末梢循环 血管扩张 循环加快 代谢物排泄 直流电沿淋巴管和血管扩散,同时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和管壁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