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态变化》教学难点突破举隅.doc
《物态变化》教学难点突破举隅
张正太
(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江苏 泰州 225323)
摘要:“物态变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物态变化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热量的吸放、温度的改变等特征,是教学的重点。本文讨论如何设计好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由观察到相关的物理现象,科学地分析归纳出其中的特点成了教学的难点和关键。
关键词:物态变化 热量 温度
“物态变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物态变化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热量的吸放、温度的改变等特征,是教学的重点.如何设计好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由观察到相关的物理现象,科学地分析归纳出其中的特点成了教学的难点和关键.本文以“苏科版”教材为例,列举笔者在《物态变化》-章的实验教学中所遇到的几个教学难点,叙述其突破方法,以供同仁教学中参考.
1. 液体蒸发时的吸热问题
教科书中就液体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安排了以下两个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并分析得到的.
活动1.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说说涂酒精的部位有何感觉.
活动2.将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测量酒精的温度;再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怎样变化.
学生通过上述活动,欲科学地分析得出结论,是很困难的.就其原因,一是学生对热传递的条件尚不知晓;二是学生凭借“活动1”的直觉,直朴的认为:液体蒸发时吸热(缺少证据),并将该结论用于解释“活动2”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绝大部分老师亦认同,或是这样引导学生获得结论).盐城市2013′中考曾出了一道题意紧扣“活动1”的考题(稍加改动):在手背上涂些酒精,在闻到酒精气味的同时,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背的温度,因而酒精从手背上吸热;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发现t1>t2.由此,他 ( )
A. 只能验证猜想1 B. 只能验证猜想2
C. 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 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
考查的结果:大面积误选C.可见这正是教学中所存在的普遍误区.笔者实际教学中,为使学生严谨地分析得到结论,采取了如下步骤: 一是知识铺垫.在前一节课的温度测量中,让学生用一支常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冰水混合物、热水的温度后,完成下列填空: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玻璃泡内测温液体的温度,则测温液体将 热量(选填:吸收/放出),毛细管内液柱 (选填:上升/下降);如果被测物体的温度低于玻璃泡内测温液体的温度,则测温液体将 热量,毛细管内液柱 ;如果液柱升或降到不再升降时,则表示被测物体的温度与玻璃泡内测温液体的温度 ,这就是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并由此让学生感悟得到这样的结论:要产生热传递,必须物体之间有温度差.且热总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低温体吸热升温,高温体放热降温,直至达到相同的温度.笔者以为,将热传递的规律,在这里顺其自然的让学生感悟、接受,及时而又必要,它是学好物态变化等相关热现象所必备的知识.
二是在新课教学中,先通过上述“活动1”,引入课题,从生活走进物理.学生凭借涂有酒精的手背感到凉凉的,就能呈现岀上述题目中的两种猜想.再依据上节课获得的“热传递”知识,学生就会肯定“猜想1”是正确的.而“猜想2”,是否能找到实验的论证呢?接下来补充一个演示实验:老师用一支演示温度计,在该温度计的液泡外裹上棉絮后,待液柱稳定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t1即为室温;接下来将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待液柱稳定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t2即为杯中酒精的温度(t2略低于t1).然后再取出裹有棉球且沾有酒精的温度计,在行间走动,让所有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获得如下信息: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在不断蒸发; 同时能观察到温度计示数一直在不停下降.学生由观察的现象可知:将温度计从盛有酒精的杯中取出后,温度计液泡上的酒精在不停的蒸发过程中,由于它们的温度 (选填:低于/高于)室内空气的温度,本应该温度计示数要 ,但实际情况在不停的 .由此可推理得到如下结论:液体蒸发时,要从液体中和与该液体相接触的物体中 (选填:吸热/放热).即液体蒸发时有致冷作用.最后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中的“活动2”,并运用刚得到的蒸发时吸热的结论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
笔者以为,按照上述教学流程,才能真正体现出编书人的意图,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建构知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 液体沸腾的条件与气体液化放热的结论突破
关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ZZ058 动漫制作赛题 第4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2025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精选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IEEE-美国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测试系统(20201127140407).docx VIP
- ZZ058 动漫制作赛题 第10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新解读《DL_T 724-2000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最新解读.docx VIP
- 2025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pdf VIP
- 2024年高考物理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专题2.9与弹簧相关的平衡问题提高篇含解析.doc VIP
- ZZ058 动漫制作赛题 第7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ZZ058 动漫制作赛题 第3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中国安全生产简史.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