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010.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②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的。例如:最早的生物是厌氧的,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2.共同进化 (1)共同进化 2.共同进化 (2)进化规律 3.生物多样性 (1)内涵(三层次) (2)相互关系 (3)成因: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例2] (2009·江苏高考)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 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B 物种形成与进化的关系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生物的进化。 ②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③进化并不必然导致物种的形成。 1.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1)设二倍体生物个体的某一基因库上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a,假如种群中共有N个个体,而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分别是n1、n2、n3,那么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和a基因的频率分别是: ①A基因的频率= ②a基因的频率= (2)若以上关系中,设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 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 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 ①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②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的频率。 2.已知基因频率求基因型频率 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 AA的基因型频率=p2 aa的基因型频率=q2 Aa的基因型频率=2pq 以上关系的使用应满足以下5个条件: ①种群大; ②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 ③没有突变发生; ④没有新基因加入; ⑤没有自然选择。 [例3] (2009·上海高考)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 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 A.43%         B.48% C.52% D.57% B   伴X染色体遗传的基因频率计算,应注意Y染色体无等位基因,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新华网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命题设计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该蜣螂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 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实验课题:如试题需要学生写出实验课题,那么对课题的文字描述大多渗透在题干之中,仔细阅读便可领会。 理论指导 2.实验原理:完成实验所应用到的理论依据,有的是教材 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的在题目中作为条件出现。如 “为验证环境因子光照、二氧化碳的不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用打孔器在叶片上打取叶圆片,抽取叶圆片内气体使之下沉于水中,在不同条件下根据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的长短推测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其实验原理是 _____________。”该实验原理源于教材中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其原理是“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附着在叶片上导致沉在水底的叶片上浮,产生的气体越多,叶片上浮所需的时间越少”。 3.实验目的:大多是做了该实验后要解决的问题。 4.材料用具:包括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等,有时省略。 在大多数试题中,材料用具是作为条件提供给学生的。 5.实验假设: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 就是对所提问题做出的假设性的答案。如果要学生写出来,请参阅实验课题的名称,但要比实验课题的名称写得更具体一些。 6.实验步骤的设计(即实验设计方案或实验设计思路) (1)实验设计思路。 (2)器材药品。 (3)实验步骤:要体现单一变量及对照原则。要设立“实 验组”和“对照组”。设实验组时,只需明确写出单一变量的内容,其余条件(无关变量,如培养条件等)用“其他条件与对照组相同”表述即可。 (4)观察记录。 7.实验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