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传播(新安县委党校李权).pptVIP

佛教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传播(新安县委党校李权).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唐的八大祖宗派 隋唐的八大祖宗派 * 模板来自于 / * 佛教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传播 新安电大 李权 课前问题 壹 总结佛教在中原地区的发展 贰 寻找身边有关佛教的事物 课前问题 壹 总结佛教在中原地区的发展 初传 发展 繁荣 衰落 融合 贰 寻找身边有关佛教的事物 发展阶段 01 信徒少 02 经书少 03 高僧少 发展阶段 一 初传 (汉代) 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至汉朝结束,主要依靠西域僧人翻译佛经,佛教还没形成气候。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皇帝、人民朝不保夕 轮回观,给人民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彼岸世界 二发展 (魏晋南北朝) 01 信徒多、寺庙多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嵩山北麓敕建少林寺。少林寺佛教禅宗祖庭之一,少林武术发源地,号称“天下第一名刹”。 朱士行今禹州人,跋涉万余里,求得真经六十余万言,西行求法第一人。 寺庙至北魏末年,洛阳就有佛寺1367所,少林寺就是兴建于此时。 二发展 (魏晋南北朝) 01 信徒多、寺庙多 02 译经多 著名译家:竺叔兰、帛法祖、孙绰、卫士度、支孝龙、帛法祚等 二发展 (魏晋南北朝) 01 信徒多、寺庙多 02 译经多 03 高僧多 支遁陈留人,客居江南,与王羲之等名士来往,《世说新语》与其有关的文字达40条之多。 达摩印度人,落坐少林,开创禅宗; 慧可荥阳人,立雪断臂向达摩求法,为禅宗第二代传人; 慧思上蔡人,专心禅定,对天台宗影响深远。 魏晋南北朝的动乱,为佛教大发展提供了深厚民间土壤,并为隋唐佛教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 三繁荣 (隋唐) 01 信徒多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隶属于皇家寺院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 隋文帝建造佛寺精舍132086所、筑塔110个,缮写新佛经132086卷; 隋炀帝度僧尼16200人,铸刻新佛像3850躯,修治旧佛像101000尊,在洛阳创设翻译馆,专事译经大业; 唐代皇帝,除唐武宗灭佛,其余无不对佛教崇奉倍至。 三繁荣 (隋唐) 01 信徒多 02 译经多 隋代国家在洛阳上林园内设翻译馆,专事译经大业; 唐代玄奘从印度带回佛经657部,印度佛教全盛时期的精华宝典,几乎全由玄奘转译中文。 三繁荣 (隋唐) 01 信徒多 02 译经多 03 宗派多 ②华严宗 ③天台宗 ④律宗 ⑤法相宗 ⑥密宗 ①三论宗 ⑦净土宗 ⑧禅宗 佛教 ②华严宗 ③天台宗慧可,理论创造者,汝阳人 ④律宗怀素,律宗东塔派创始人,南阳 ⑤法相宗玄奘,开创者,偃师人 智周,第四代传人,濮阳人 ⑥密宗僧一行,密宗教理组织者,南乐县 ①三论宗 ⑦净土宗 ⑧禅宗道信,禅宗第四代传人,河内; 神秀,宗宗北宗创建人,尉氏; 佛教 三繁荣 (隋唐) 01 信徒多、寺庙多 02 译经多 03 宗派多 唐代是中原佛教的巅峰,佛教之盛,空前绝后。 然而唐后却很少看到高德大僧、成为经典著作,佛教是否真地衰落了呢?下面我们看这幅片。 四、融合 (宋元明清) 01 融合其它宗教,三教合一 然而唐后却很少看到高德大僧、成为经典著作,佛教是否真地进入了寒冬呢?下面我们看这幅片。 关帝信仰 佛教:伽蓝神(护法神) 道教:关圣帝君、武财神 儒教:武圣人 明万历以后,佛家倡导对外融通儒、释、道三教理论,使佛教更具中国特色。 在民间,除了儒释道共同信奉关帝外,还有把孔子、老子、如来共同供奉的,称为三教合一,体现了佛教的中国化。 四、融合 (宋元明清) 01 三教合一,融合其它宗教 02 影响程朱理学,融入百姓生活 隋唐之后,中国思想文化由佛学时代转向理学时代。 程朱理学理学由北宋中原人程颢、程颐建立,南宋朱熹集其大成。既承继儒家思想,又吸收了佛教的思想。通过程朱理学,佛教融入了百姓生活之中。 中原佛教不是衰亡了,而是以另一种形式融入到中原文化之中。 * 模板来自于 / * * *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